逆境中重生!K線捕手楊忠憲投資兼創業 37歲提早財務自由

2025-01-22 22:00

更新:2025-02-07 17:25

105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那些年我們虧損的日子 投資達人翻身記

投資路上,誰沒賠過錢?那些現在看起來很厲害的投資達人,其實也曾有虧損到懷疑人生的時候。本期〈特別企劃〉邀請過來人—「K 線捕手」楊忠憲,分享在股市大賠後如何站起來的故事。新的一年,不用害怕失敗,只要找到問題並調整投資策略和心態,你也可以像他一樣走出低潮,重新累積資產!

 

撰文:李亞珊

 

今(2025)年47歲的楊忠憲,擁有超過15年的投資經驗,專注研究台股技術分析,具有「K線捕手」稱號的他也是許多投資新手的啟蒙老師,在長年實戰中,他的平均交易勝率高達8成,但看似一帆風順的他,也曾在股市遭遇滑鐵盧,所幸他憑藉從失敗中學習的精神,重新站起來,並在37歲成功提早退休,樂享財務自由的生活。

楊忠憲回憶,他最初是在2007年接觸股市,「當時我的原則很簡單:不要碰不懂的事情,但我也希望透過投資,達成『以錢賺錢』的生活方式。」他努力學習投資知識,並靠著在人力銀行的穩定薪水和過去餐飲創業的積蓄,累積了第一桶金。

到了2010年,他以100萬元作為本金,開始在股市中全力以赴,在嘗到一些甜頭後逐漸加碼,沒想到短短1年內,他的股票市值就突破千萬元,但他並未意識到潛藏的風險。

 

昔跟風買千金股慘賠 重新思考投資本質

「2011年的千金股王是宏達電(2498),股價一度飆到1,300元,許多法人甚至看好它有機會攻上1,800元。」楊忠憲回憶起當年的投資熱潮,仍然記憶猶新,他在宏達電股價還在400多元時就開始買進,隨著不斷獲利,他更放膽加大資金,越買越多。

「結果宏達電從1,250元開始大幅回檔,最後讓我虧損約150萬元。」楊忠憲坦言,這筆損失讓他遭受重創,「這場震撼教育,狠狠教會了我投資不能只是跟風,還讓我明白自己的盲點。」

經過這次失敗後,楊忠憲重新思考投資的本質,並決定深入研究技術分析,「那時候我回想,這不就是犯了自己最初的禁忌—碰了不熟悉的事物嗎?」他花了多年時間學習技術分析,並建立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交易策略。

「我跌過跤後才知道,投資不能貪多,且要嚴守停損紀律,專心在自己真正理解的領域,穩紮穩打才是獲利關鍵。」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楊忠憲確立自己的3個投資原則:⑴以技術分析為主,將80%的精力用來研究K線和圖表;⑵籌碼和市場消息為輔,10%分析籌碼,其餘10%留給基本面和市場消息;⑶專注標的,只投資台股和ETF,不碰衍生性金融商品也不做空。

 

專注順勢交易 年化報酬率25%不是夢

想要在股市中穩定獲利,楊忠憲歸納個人的投資祕訣:順勢操作並搭配3條均線,他以元大台灣50(0050)元大台灣50反1(00632R)為例,分享他如何在多頭、空頭和盤整時應對。

楊忠憲以20日均線來判斷趨勢,只有在20日均線上揚且股價站上時才會開始關注0050, 並在5日均線和10日均線出現黃金交叉時買進,出現死亡交叉時賣出。「當20日均線持續維持上揚時,代表進入多頭階段,這段時間內可能會多次進出,屬於波段操作,當股價跌破20日均線時,則進入空頭階段,就要進行『反向操作』。」

楊忠憲繼續說,空頭時他會將資金轉向0050反1,並使用相同的均線交易策略,也就是隨著0050反1的20日均線上揚,出現黃金交叉時買進,死亡交叉時賣出,同樣能抓住一波反向獲利機會。「如果採用此交易模式,在多空頭市場都能操作的情況下,年化報酬率可達 25% 以上。」

 

創業連跌3次跤 終敲響成功之門

楊忠憲從小耳濡目染父親的餐飲創業歷程,對風險控管和穩健經營有深刻的認識。在他的創業路上,他先後嘗試開設咖啡廳、簡餐店和火鍋店,卻因市場競爭激烈和經營模式不夠完善而收場。

他坦言:「父親是從餐飲業創業起家的,所以我對這個領域相對熟悉。雖然連續失敗,但這3次經驗教會了我創業就像投資,必須做好風險管理和資金控管,才能承受失敗的代價。」這樣的觀念讓他在每次創業中都妥善分配資金,確保虧損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並保留重新挑戰的可能性。

楊忠憲原有近180萬元的資金,經虧損後僅剩30萬元,他在第4次創業時一鼓作氣投入資本需求更小的餐飲生意,選擇降低店租和簡化管理成本,最終獲得成功。他說:「我發現過於複雜的商業模式容易出問題,簡單且效率高的方式才是關鍵。」這種「少即是多」的經營策略,讓他的門市迅速獲得穩定收益。

 

提早退休 重燃創作小說熱情

楊忠憲憑著創業和投資理財,在37歲達成年被動收入200萬元的目標,也比他預期的更早實現離開職場的願望。「評估家庭開銷後,我訂出每年生活開銷不超過200萬元的目標,這也是我每年被動收入要達成的最基本金額。」透過設定具體且明確的目標,讓他能以穩健的投資策略,在股市中持續累積資產,並提早達標。

儘管實現財務自由,楊忠憲並未選擇完全停止工作,只沉浸在無所事事的生活,而是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自己熱愛的投資交易。「投資市場變化快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在這個領域中保持競爭力。」他說。

此外,楊忠憲也把寫作當作自己退休後的重要計畫之一,他從國中時期開始寫作,在大學時陸續出版4本小說,並維持長年寫筆記的習慣,記錄生活點滴和寫作靈感。「寫作一直是我心中未完成的夢想,50歲後我計畫重拾筆桿子,寫一些我喜歡的武俠和科幻小說。」他笑說,這份對創作的熱情仍未消退。

退休後的楊忠憲也開始更加注重身體健康,積極運動養生。「不管怎麼樣,健康是最重要的財富。」他認為,保持身心健康,才能在退休後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並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他說:「家人是我最強大的後盾,能夠陪伴他們,是我退休生活最珍視的時光。」

 

楊忠憲反思創業受挫4原因

1.缺乏實務經驗

楊忠憲並非餐飲科班出身,僅具備企管系學到的理論基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導致經營時遇到許多意外,無法迅速判斷情勢並解決。

2.合夥關係問題

初期創業選擇合夥經營,但後來和合夥人的理念和目標出現摩擦和分歧,最終以失敗收場。

3.市場競爭激烈

前3次創業選擇的咖啡廳、簡餐店和火鍋店,都是當時市場競爭激烈的餐飲類型,缺乏差異化和競爭優勢,難以在市場中立足。

4.資金規模不足

第3次創業失敗的部分原因是資金規模不夠大,無法有效應對市場競爭和變化。

立即點擊觀看《理財資優生》節目,了解更多楊忠憲的精采故事。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