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獲利大成長,2025年金融股前景看好,為何我敢借錢買進1700張的凱基金?

2025-01-02 09:47

更新:2025-01-03 11:33

4911

(文 ∕ 陳重銘 | 2024 年 12 月 27 日 撰寫)

金融股可不可以存?來看看台灣的超級有錢人:國泰跟富邦蔡家、中信跟凱基辜家、元大馬家、新光跟台新吳家,你就知道金融股能不能存了!連股神巴菲特也很喜歡銀行股喔,因為是印鈔機啊!你的生活離不開銀行,房貸、車貸、信用卡、買股票…,這些金控都不斷地賺到你的錢。如今全台灣的住宅貸款餘額已經高達11兆,用利率2.2%計算的話,房貸族一年要繳交2420億元的利息(不包含本金),銀行股真的是印鈔機啊!

陳老師存了幾千張金融股,每年領幾百萬股利,幫我繳房貸跟信用卡費,真的是很感恩。上一篇文章講到了國泰金跟中信金,今天來講一下元大金跟凱基金吧!我的證券交易商是元大,所以我當元大金的股東,拿元大的股利來付股票的交易手續費。我以前跟中國人壽買保單,中國人壽已經併入凱基金,我的1700張凱基金股利,足夠我一家人繳保費還有剩,金控股真的是我的印鈔機。

因為我是元大證券30年的老客戶,當然會關心元大金啊!主要的買進時機是在2015年,馬英九先生搞了一個證所稅,導致股市交易量能急凍,元大金的股價也趴在地板上。元大是國內的證券龍頭,證所稅算是大環境利空,並非是元大治理出現問題,我當然是趁低點買進啊!只可惜年輕時沒有多少資金就是了,不過就秉持「股利買回+逢低加碼」,目前也是累積了幾百張。後來元大金併入了大眾銀行,擁有證券與銀行雙獲利引擎,不僅業務產生互補性,獲利也扶搖直上。

2020年因為疫情而大降息,銀行放貸的利差減少了,但是降息也讓股市強強滾,證券端的獲利大爆發;2022年美國通膨太嚴重,暴力升息導致股市不佳,但是升息也增加了銀行的獲利。從上面說明可以看出雙引擎的互補威力,也讓元大的股票更迷人。

最近幾年國內ETF蓬勃發展,元大的0050、0056、00940、00713都是千億級ETF,經理費賺到盆滿缽滿。不過除了0050之外,今年3檔高股息ETF的報酬率都輸給母公司元大金。4/1上市的00940更被稱為巨嬰,至今股價仍低於發行價,但是一年卻賺4~5億元的經理費喔!投資人應該要換一個腦袋,投資ETF不一定會賺錢,但是發行的母公司卻是穩賺經理費喔,所以我都沒有買元大的ETF,我直接擁抱元大金。當然啦,0050今年績效很不錯,但是主要成分股是台積電,所以我也直接擁抱台積電,不僅不用繳經理費,報酬率還高過0050很多。

2024年前11月元大金累積EPS達2.63元,大幅超越2023年全年的2.09元,明年股利讓人期待。參考2021年EPS為2.87元,跟今年應該差不多,所以合理預估明年會同樣發放1.5元現金+0.3元股票股利,我應該會抱著參加除權息,然後將現金股利持續買回來增加張數。

接著來講一下凱基金(原開發金),我最近2年大舉買入1700張,目前帳面上獲利600萬,我會繼續持有,預估有機會賺到千萬。這1700張都是辦理房貸買進的,借錢投資當然有風險,所以我問自己:凱基會倒閉嗎?有沒有賺錢?有沒有配股利?獲利有無成長?今年前11月的EPS高達1.94元,全年超過2元應無問題,所以我預估明年發放1元現金股利,繳交貸款利息也沒有問題。

為何重押凱基金,因為是被忽視的珍珠啊!台灣人非常愛領股利,前篇文章提過玉山跟兆豐過去因為配息很好,所以股價都被高估。最近2年凱基的配息很小氣,股價也就被低估,對我來說是物美價廉,人棄我取啊!

我是在2022年底開始買進,凱基自從併購中壽後壽險業務比例大增,2022年大幅升息影響到壽險端的獲利,獲利跟股價都直接腰斬。但是大幅升息是一次性的利空,所以我選擇危機入市,也同時買進國泰金作分散布局。

2023年凱基金沒有配息,讓股價趴了一整年。照理說2022年稅後純益163.92億元,EPS為0.98元,應該有配息的本錢。但是根據開發金2022年報,大幅升息導致其他權益損失738億元,帳面上還有未分配盈餘504億元,以及資本公積336億元。但是(未分配盈餘 + 2022年獲利)仍小於其他權益損失,504 + 163.92 < 738,依規定不能配息。因為不想動用資本公積,股利最終掛零。不配息導致股價不振,但是我仔細想一想,(未分配盈餘 + 2022年獲利)並沒有虧掉喔,錢一樣在公司只是無法拿來配息。2023年許多金融股配息縮水,大多都是這個原因。

然而2023年美國升息趨穩,股市反彈也讓眾多金融股的其他權益回升,也就增加配息的本錢,2024年諸如玉山、中信、台企的股利都加倍奉還。我開始賭開發金股利會大增到0.8~1.0之間,畢竟2023年沒有配息,2024年總要彌補一下吧!只可惜我賭輸了,2024僅配息0.5元,幸好還夠我拿來繳貸款利息。配息為何減少?我猜公司是想要保留資金來「賺更多的錢」,所以也就繼續存下去,看著每月公告的獲利越來越好,符合我之前猜測的「賺更多的錢」,也就趁配息不如預期時持續加碼,不小心就買了1700張。

本來是想要買到2000張,但是川普回鍋想要大幅課徵關稅,會不會又引發通膨而減緩降息,這樣會影響到壽險公司的獲利,所以我先把50張賺了一倍的國泰金獲利了結,凱基金也就暫時不加碼了。如果明年降息減緩,很可能會影響到壽險金控的獲利,不過凱基金今年獲利太好,如果明年發放1元以上的股利,對股價也是會有激勵的。

為甚麼我出清國泰卻留凱基?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凱基金都是借錢買的,國泰則是用我自有的資金。目前凱基金帳面上也已經獲利600萬,不管未來降息多寡,對我來說只是多賺跟少賺的差別,而且我還沒有出一毛錢。只要凱基的獲利跟配息穩定,我拿股利來繳貸款利息都還有剩,我就可以長期持有下去,然後等利空的時候再補足到2000張吧。我也不相信凱基會倒閉,我的成本也很低,只要抱得夠久,總有加倍奉還的一天,一張賺個一萬我就很開心,而且我還沒有拿出一毛錢。

小提醒:借錢投資請謹慎評估,並自負風險。


❝ 想知道更多陳重銘 ... 選好股技巧、Podcast、不敗音頻、時事文章精彩內容 ❞
下載體驗陳重銘「不敗存股術APP」告訴你存好股的秘訣技巧! 現在投資跟重銘,一起打造不敗金頭腦。

𓇻不敗存股術APP|IOS下載 :https://cmy.tw/00Bbag
𓇻不敗存股術APP|Android下載 : https://cmy.tw/00C7Dv

文章相關標籤

陳重銘~ 過去是三重商工機械科老師,從外表看就是位不起眼的中年大叔,很難和「有錢人」聯想在一起。2019年主動從學校離職,開啟了專業投資人的歲月,30年來靠著存股的「超簡單投資術」,如今已累積9位數身價,每年坐領逾千萬元股利。著有:《6年存到300張股票》、《打造小小巴菲特》、《你也可以存100張金融股》…等10幾本暢銷書,目前已處於半退休狀態。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