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股價漲跌的迷思!絕大多數量化交易人夢寐以求的答案是?

2023-06-29 17:16

更新:2023-06-29 17:17

615

如果股票有個數值能決定股價的漲跌,那會是什麼?

做量化的人夢寐以求找到這個答案,如果有決定股價的數值,那麼只要追蹤它的變化,投資就輕鬆得多,這也是做量化選股的終極目標。

什麼是量化選股?

簡單來說,是將選股邏輯寫到電腦裡,然後電腦定期更新大數據,把符合條件的個股篩選出來,然後做投資。

還在職場時,我曾和國外量化基金的經理人交流,想試問他們的選股邏輯,但他們最忌諱的就是分享選股條件,這是命脈,是絕學,就像是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因此他們只會模糊講大概方向。如果投資人不相信他們的量化邏輯,他們寧可你不要買他的基金,也不願洩漏選股條件被別人學走。

今天呢!

我來做量化經理人不願做的事,分享自己過去做量化選股的經驗,讓大家能了解選股最重要的數值是什麼,想學習量化選股的人,也能少走冤枉路。過去為了選出好的長期投資標的,我做了大量的量化回測,從中發現顛覆傳統想法的事實,很多曾以為對股價漲跌有重大影響的數值,實際上,並沒有太大幫助。

接下來,我們一一來破解,一些市場覺得影響股價漲跌的數值,到底回測結果如何?

1. 研究報告的目標價

目標價表示個股的上漲空間,例如目前股價100元,目標價150元,表示個股還有50%上漲空間。做量化分析時,我曾自以為聰明,想到將個股研究報告的目標價計算平均值,然後依照漲幅空間做排序,目標價上漲空間越大的,照理說股票表現也會更好。事後量化結果,目標價上漲空間越大的個股,不見得之後股價越會上漲。

我分析原因是:

目標價會參雜分析師的主觀想法,導致並非對股價有絕對影響。

假設台積電市場都預估賺30元,有人目標價能給600元,有些人卻給900元,差異是本益比給的不同,導致目標價不同,但其實可能只是主觀判斷差異。

另外,有些分析師為了要吸引市場目光,會給很離譜的目標價,但未必股價會跟著上漲,最後,則是一些原先看壞個股的分析師,當股價不斷上漲後被軋,會上調目標價,但並不表示他看好。總而言之,我以為目標價排序是捷徑,後來發現效果有限。

2.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許多學財務理論的人,會認為ROE會影響股價長期走勢,ROE緩步增加的個股,股價也會長期上漲。

我也是如此,曾以為ROE是最重要的財務比率之一。

但回測結果發現,ROE長期趨勢上漲,並不表示股價長期都會上漲。

我分析原因是:

ROE公式可以拆解成三個部分:

ROE = 淨利率 * 營運槓桿 * 財務槓桿

ROE 增加,有可能是營運槓桿增加,或是財務槓桿增加,像是固定成本佔比提升,或是借更多錢來營運等,並非都是淨利率提升。

用買股票來舉例,假設甲、乙兩個人的持股都上漲20%,但甲是現股買進,乙是融資買進,因此乙賺了50%。

即便如此,乙的報酬率高不代表就比較厲害,而是乙冒更大風險去取得更高報酬。

因此ROE的變數中,淨利率長期上升對股價正面,但若看整包ROE則未必,如果是因為槓桿提升而拉升ROE,並不會讓股價長期上漲。

3. 殖利率

殖利率是存股族最愛看的數值之一,遺憾的是,回測結果並沒有發現,殖利率越高,股價長期也會走高。

看到這,存股族可能會很失望,但不要急,可以換個角度,股利也能有幫助。

我做過另一種回測,不看殖利率,而是看現金股利的配發,當個股配發現金股利逐年增加,並且搭配每股盈餘也是逐年增加,股價長線走多。

很多過去成長快速的龍頭股,例如 Nike, Apple, Microsoft,由於成長趨緩,後來更願意回購,或是增加現金股利配發。喜歡存股的人,不妨觀察現金股利和獲利,是否同步逐年增加,這是對股價長線正面的訊號,殖利率高低,倒是不用太在意。

4. 過去成長與獲利數值

許多散戶常會有這個現象,拿過去的營收成長,或是過去的獲利數值,覺得現在股票超值,於是逢低買進,然後越買越低。

過去不代表未來,因為股價永遠走在前面,反映未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貨櫃三雄,當2022年看過去本益比,會發現只有2-3倍,便宜到不行,但如果看未來數值,則可能8-10倍不等。

看過去數值做投資是很危險的,也是法人相對散戶最大的優勢,法人有付費資料庫,隨時更新預估數值,看未來做投資,而不是停留在上本季或是今年財報,財測比財報重要得多。

遺憾的是,市面上很少能找到提供預估數值的平台,這也是我目前開發模組中最想做的事之一,提供個股預估數值,並將計算個股總分做量化追蹤,選出好股票。

但有好股票不夠,還要有好價位,投資勝率才能提升。因此還要有預估本益比位階,判斷股價貴或便宜。

做這些需要許多客製化的工程和回測,原本應該在五月中完成模組,但到現在都還在開發,最快可能要七月才看到的。那麼,話說回來,影響股價漲跌的數值有哪些呢?能以三個層面來看...

影響漲跌的三大面向

基本面

看公司未來「成長性和競爭力是否變好」,但基本面變化頻率過長,不像股價一樣每天變化,一個月一次營收,一季一次財報,因此能搭配技術面和籌碼面輔助。

技術面

看個股翻多突破訊號

籌碼面

看贏家湧入訊號。

但核心來說仍是基本面,好的基本面,才能吸引資金進駐,讓技術面與籌碼面好轉帶動上漲。

對於只想做質性研究,不做量化的人,能留意一個重點,當知道什麼是影響股價的數值,那麼當看研究報告時,目標價反而沒這麼重要,但財務模型的預估變化就很重要。

另外,報告看好/看壞的理由也很重要。

說到這,我的可樂差不多喝完了,期待大家也調配出屬於自己的可樂。

文章相關標籤

▍曾在國內前三大的投資機構工作十年,其中包含操盤2億美金(約60億台幣)的部位超過兩年,曾拜訪全球近千家上市公司,擅長以量化搭配質性研究方式找出適合的投資標的。 ▍股市隱者粉專三年內粉絲數超過七萬人,並歷時兩年撰寫《隱市致富地圖》一書,出版後隨即登上誠品、Momo、博客來暢銷書排行第一名。另外,2020年12月開始製播股市隱者podcast,上架一週內即登上Apple podcast與Spotify第一名。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