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別讓 5 件事壓垮你的退休金!高齡、通膨、啃老恐增加晚年風險...

2023-06-14 17:36

更新:2023-07-17 14:25

1,663

老人走路

 

高齡、通膨、啃老增加晚年風險 別讓 5 件事壓垮你的退休金

無痛退休是所有人嚮往的目標,若不想退休後仍有財務壓力,提前備妥退休金是第一步,同時應留意5件事,屆時就能不再為錢所苦,盡情享受退休生活。

退休是人生下半場重要的新階段,但不是所有人都會及早準備退休金,理由是對未來沒有明確規劃。然而,不準備退休金可能會對退休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其中,破產是最糟糕的情況。

值得留意的是,退休金不只是用於支應日常生活費,也應涵蓋長期照護、保險、投資等費用。此外,若不想在退休後面臨風險與壓力,記得千萬別做以下 5 件事。

第 1 件事:沒擬定長期照護計劃

台灣將在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代表每個人都須面對高齡風險,若未事先做好長期照護計劃,萬一退休後突然面臨長期住院、護理等需求,可能導致退休金提前用罄。
為了應對老年可能的長期照護相關需求,除了考慮投保長照險,也應備妥醫療險、意外險、重大傷病險等保障,以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支付相關費用,才能避免壓縮退休金其他的運用規劃,並維持退休生活的品質。

第 2 件事:忽略房屋老化問題

邁入老年後,除了面臨身體衰退的事實,也應留意房子、車子等資產跟著老化的問題,以老屋而言,可能出現壁癌、門窗生鏽腐蝕、管線老舊等狀況,而成為退休生活的金錢壓力。
退休前除了可先評估屋齡、屋況來制定維修預算,透過例行檢查和保養,可提前發現潛在問題並及時修繕,例如,定期檢查牆面滲漏水情形、保養門窗、檢視管線有無破裂或鬆脫等,以延長使用壽命,並減少日後的修繕支出。

第 3 件事:維持退休前的消費習慣

退休後的生活方式可能會發生變化,例如不再需要每天通勤、定期添購商務服飾、三餐外食等。釐清哪些習慣要保留、哪些該停止或降低金額等,才能避免因開銷過高,讓退休金不敷使用。
即將退休者可藉由記帳估算退休後不再需要的支出項目,藉此來制定每月預算,並預先調整消費習慣,舉例來說,學習下廚來減少外食頻率、販售或捐贈二手衣物,養成節省習慣,避免退休金過度支出。

第 4 件事:將退休金借給家人

多數人都會將家人擺在第一位,除了情感扶持也可能提供經濟支援。但若將退休金借給家人,將讓原本夠用的退休金變成不夠,因而無法維持原本預期的退休生活水準。
幫助家人前應先確保有足夠的退休金來照顧自己的需求,並先與家人溝通,尋找其他替代方案來解決問題,就能避免與家人談錢傷感情,又不會影響個人的退休計劃。

第 5 件事:退休後承擔新債務

部分退休族會規劃重新購置退休宅,例如搬到非都會區過著愜意生活,因此想要申請房貸,也可能因為有其他高額支出需求而申請信用貸款。
為了維持退休後現金流的穩定度,建議盡量不要再增加負債,若真的不得已,建議申貸前應評估貸款目的、財務狀況、退休金餘額和還款能力,來挑選適合的貸款方案,並確保有足夠的資金能償還新債務,以免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反倒被債務壓垮。

 

老年貸款須注意 3 件事

  1. 年齡限制:房貸、信貸等貸款最高借款年齡為65歲,汽機車貸款最高借款年齡則為70歲,萬一超過上限,須有財力證明、連帶保證人等,才有機會成功申貸。
  2. 評估退休後財務狀況:應了解借款目的、貸款條件、貸款利率、還款能力等,以免被債務壓垮。
  3. 選擇有信譽的金融機構:向具有良好信譽的金融機構申貸,可以避免詐騙風險,若選擇經常往來的銀行,還有機會獲得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