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散戶投資年終復盤:5大錯誤行為讓你成為「韭菜」

2024-12-12 19:20

更新:2025-01-07 09:57

227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今年接近尾聲,年終總復盤後卻發現,大量散戶投資人依然被當韭菜收割。建議投資人真的要在復盤後,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韭菜行為,否則口袋的錢會「落跑」得很快。

 

口述:蕭碧燕 整理:張國蓮

 

轉眼間,今(2024)年只剩1個月,不免俗地來個年終總復盤,只是這次不是績效的量化檢討,而是投資行為的質化分析。以本文附表中的5個現象來看,可以發現長期以來投資人的行為並沒有明顯改變。接下來我會一一說明。

 

現象1:什麼熱買什麼 缺乏長期規劃

今年4月搶買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的投資人,現在帳上多數是虧的,有人問我是不是應該賣出並換到富邦台50(006208)?這種「什麼熱就買什麼」,搞不清楚產品本質以及做長線還是短線的行為,真是屢見不鮮,數十年都一樣。

投資人看到過去績效很好就想買,但從來沒有搞清楚產品的屬性是什麼。以高股息ETF為例,我認為買高股息就是要為了要領息,而不是賺資本利得,必須要長期投資才有意義。如果投資人要做短線,請不要買這種產品。我認為00940沒有不好,大家給它的時間太短。

再來看是不是要換到006208,投資人顯然又是因為看到今年以來市值型ETF表現非常好而想要買,但衝動進場卻可能會買在相對高點。醒醒吧,想清楚到底是要領息還是要資本利得,是要長期投資還是短線操作。請投資人「了解它,接受它,再投資它。」

 

現象2:追買溢價商品 心態如賭徒

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會投資溢價(指市價>淨值)超過0.3%的商品,更何況是溢價逾200%,但這樣的情況卻真真實實在台股上演,只能說去追買的人瘋了。這些投資人一定心想會漲更多,這是賭徒心態,被套是可預知。

 

現象3:買債券為賺價差 本末倒置

投資人因降息就狂買債券,想要賺資本利得,到今年9月美國真的降息時,不少人卻發現帳上還是賠錢,這說明投資人有3點沒搞懂:

1.債券價格通常會領先反映,債券價格上漲是從降息聲音出現就開始,只是在漲的過程中,投資人沒有感覺而已。

2.債券價格因降息而上漲是對的,但投資人要清楚上漲原因是預防性降息還是因應景氣衰退的降息。如果是預防性降息,債券價格會漲,但股市會漲更多;如果是因應景氣衰退的降息,除了公債外,其他資產幾乎都會跌,此時債券價格的上漲會讓投資人很有感。

3.最後也是最基本的一點,若投資人想要資本利得,應該要投資的是股票,想要從債券去賺資本利得,這是一個根本上的認知錯誤。

 

現象4:正2教興起 散戶盲目跟進

這幾年台股多頭,台股正2 ETF績效非常好。有人問我是不是可以買正2?是不是能長期持有?還有投資人以為買正2就是用2倍的錢買原型,真是讓人昏倒!原型買的是現貨,而正2倍買的是期貨,完全不一樣!

若投資人想買正2 ETF,請記住以下2點:⑴做短線,一旦趨勢看錯馬上拋售,停損停利要非常堅決;⑵台股長期向上趨勢不變的背景下,原型的台灣50也是長期向上。投資人若要買正2,要衡量自己是否能扛得住持有過程中的大跌,例如今年7月台股大跌1,800點時,如果連一般定期定額都因此停扣,未來台股波動劇烈現象經常發生時,投資人應該扛不住。

 

現象5:平準金灌水 ETF超額配息

ETF的超額配息就叫做平準金。我認為息不是配越多越好,關鍵是投資人要看標的的總報酬率,而不是單從配息的角度來評估。如果一檔標的的含息總報酬率永遠都是負的,代表永遠在配你投入的本金;如果不含息的報酬率永遠都是負的,代表這一檔標的永遠不會填息。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1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