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買房、存退休金…30+ 世代該如何理財?投資專家:想要有穩定的長期報酬,首選 1 投資法

2022-02-17 10:30

更新:2022-08-25 16:55

6945

30+世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

有許多人會選擇在 30+世代生小孩、買房、規劃退休,因此投資理財的目的有可能就會放在存小孩的教育基金、買房的錢、存退休金,通常 30 幾歲已經有一定的社會、經濟地位,但雖然工作收入增加,欲望也會跟著增多,那該如何布局投資理財的策略才好?

 

文 / Money 錢

 

實際案例:

今年 35 歲的志明屬於 30+世代,志明與老婆春嬌正開心地準備迎接第一個孩子的到來,並計劃從每年的年終獎金中撥出一筆錢,預計以 10~15 年的時間來存小孩的教育基金,目標是支付幼稚園至大學教育的費用。

夫妻倆眼見車輪餅 20 多年來從 3 個 10 元漲到目前 1 個 10~20 元不等,對通貨膨脹特別有感,認定投資報酬率須扣除通貨膨脹的影響才是實際的價值。通常志明與春嬌這樣的 30+世代中,即使最晚是研究所畢業才投入職場,至 35 歲也約工作 10 年了,薪資進入成長爆發期,花費項目也變得更多元且大為增加。就以台北市一個新生兒為例,雙薪夫妻請保母,加上尿布、奶粉錢等,撫養費每月至少 2 萬元起跳。

若志明與春嬌隨著工作收入增加,欲望也增多,例如受到周遭親朋好友的影響,比闊氣、比排場等,支出肯定增加,很容易陷入工作收入僅足以支付帳單的情況,此種「生活型態的通貨膨脹」經常發生,長期之下,就會限制累積財富的能力。此外,支出項目多元,理財目標也因房貸、小孩教育金、退休金等較 20+世代變得多元,一旦收支控管不當,無法將理財目標的優先順序釐清,投資理財容易半途中斷而失敗。另一個干擾投資的因素則是意外事件,例如原本打算當頂客族,卻意外有了小孩等。

因應 30+的特性、理財想法與目標,曾慶瑞、劉家豪與《 Money 錢》顧問團提供的建議如下。

 

曾慶瑞 花旗財富策劃諮詢部資深副總裁

以美股、科技股為核心追求長期報酬

30+世代族群的薪水會提升,但也因為結婚、生小孩,收入扣除支出後可拿出來的淨投資金額比例相對低。若能力有限,最長期的退休金準備或許難以顧到,建議不要因此就放棄,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事先思考自己退休後想要過何種生活、每月須花多少錢等,並加以規劃,然後最晚於 40 歲開始存退休金。假設志明夫妻決定以存教育基金與累積資產為現階段理財目標。在子女教育基金的投資標的上,建議參考 20+的建議,因為時間夠長,可以積極追求資本利得。至於財富累積的目標,建議以美股、科技股、亞股等基金或 ETF 為核心標的,因 S&P 500 過去 30 年平均年化報酬率是 9.95%,美科技股基金是 11.25%,亞洲股票型基金為 7.24%,長期投資報酬可觀。若仍有閒餘資金則可再以新興市場債券基金或 ETF 當作衛星標的,賺一些利息收益,但建議比重不要高於整體投資金額的 10%。

 

劉家豪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總處投資策略部主管

考慮風險低、收益穩的股債平衡型基金

因為目標多元,建議依據急迫性安排好優先順序,然後將收入扣除房貸、生活費用後的資金拿來分配到各項目標上,此時若個人無法處理,不妨尋求理財顧問的協助。至於本金與報酬率的評估,以志明夫妻希望存教育基金為例,根據可投入本金與報酬率來概估,10 年要存到 100 萬元,每年投入 10 萬元,報酬率小於 3% 就可達到;若每年只能投入 5 萬元,目標報酬率要拉高至 8%,而若每年只能投入 2.5 萬元,目標報酬率則須提升到 16%。

假設存教育基金時間 10 年,志明每年可以投入 5 萬元,則股債平衡型基金為適合標的,其中股票應以成長股、產業型股為主,積極追求資本利得,債券則以投資等級債券為主,目標是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並賺取穩定的收益。至於市場上常見的多重資產收益型基金,因為強調收益,股票標的多為高股息股,成長爆發力較低,若投資人的目標是追求資本成長,且不需要每月現金流,建議不考慮。

 

Money 錢顧問團

慎選股債混和型基金與多重資產基金

以志明夫妻的情況來看,因為想要存教育基金,準備每年從年終獎金中拿出一筆錢,預計投資時間至少 10 年,考慮教育費用隨通膨增加,因此追求的是打敗通膨的投資報酬率。在標的選擇上建議有 2。首先是股債混和型的基金,同時兼顧較高報酬的股市與較低風險的債市。目前台灣核備的股債混和型基金種類很多,積極者可挑選股票比例較高的積極混和型,平衡混和型適合穩健者,而無法接受太高波動度者可選擇保守混和型。若完全不想花費心思,可挑選靈活混和型,由經理人依據市場情況,靈活調配股債比例。

其次是多重資產基金,這類基金雖然名稱都是多重資產,但以台灣核備的基金內容來看相當多元,有的強調穩定利息收入、有的強調嚴控風險,也有的是積極追求資本增長,選擇時一定要詳細了解基金的投資策略與目標。就存子女教育基金的目標來看,建議避開強調穩定利息收入的多重資產基金,以控風險、追求資本增長的多重資產基金為主。

 

更多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精彩內容來自 2022 年 7 月號《 Money 錢》,更多投資理財資訊,請鎖定 2022 年 8 月號《 Money 錢》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Winny;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