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別輕忽報酬順序風險

2023-10-19 18:45

更新:2024-10-24 10:41

5641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對於退休人士來說,處在金錢的提取階段,每一年都要提領資金供應生活所需,最好的狀況就是退休之後股市馬上進入牛市,讓退休金大幅增值,之後每年就可以提領更多的現金流。相反地,如果在退休初期,股市表現不佳,又加上自身不斷提領,則會讓退休金快速縮水,嚴重甚至會導致退休計劃失敗、提前破產。

我們直接看歷史數據比較好懂。1973~2002年美股的年化報酬率是10.23%,在1973年單筆投入100萬元,到2002年會變成1,856萬元。相較之下,1979~2008年的年化報酬率是10.62%,在1979年單筆投入100萬元,到2008年會變成2,067萬元。

假設退休時退休金總值1,000萬元,如果從1973年開始,每年從中提領50萬元(隨通膨調整),結果到1991年底就破產了。相反地,如果是在1979年開始提領,退休金根本就花不完,30年後到2008年,總資產竟然成長到1億多元,即便提高提領金額,每年領個90萬(高達9%的提領率),照樣一輩子花不完。

整體來看,1973至2002年和1979至2008年,這兩段30年期間股市整體表現是差不多的,但是因為市場報酬順序不同,前者是先壞後好,後者是先好後壞,讓最後累積的退休金產生巨大的差異,這正是所謂的報酬順序風險(Sequence Risk of Return)。

「4%法則」這個安全提領率,是根據1966年退休的投資人所得出的結論。那是美國經濟最糟糕的年代,當年退休的人面臨股市見頂和停滯性通膨,不只股債雙殺,還必須忍受持續14年的美國熊市,再加上失控的通貨膨脹,大幅侵蝕投資組合的購買力,提領金額又要隨惡性通膨調整,更加速期初投資組合的大量貶值。

所以這位在1966年退休的投資人,如果想在30年後繼續有錢領,提領率一開始最高就只能設在4%,否則退休金撐不到30年就會提前用光。

你能不能提早退休,退休後能否領到更多的錢,跟市場本身的長期報酬沒有太大關係,真正有關鍵影響的是市場報酬的順序。無論你是要在60歲退休,還是想在30歲提早退休,最需要擔心的是報酬順序風險,而不是報酬率多寡。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 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相關標籤

財經YouTube「清流君」頻道主。主要研究領域為ETF 投資、資產配置、指數投資、因子投資、被動收入。曾任職於金融業,看破許多收割韭菜現象,深刻了解散戶的各種錯誤投資方式,希望能傳遞個人認同的投資理念,幫助投資人少走冤枉路。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