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人生階段調整股債配置:跳脫公式 靈活應對才是最優解!
2025-01-15 15:14
更新:2025-01-16 11:15

【我們想讓你知道】
資產配置沒有固定公式,最佳比例應隨人生階段和情境調整。從年齡公式到風險承受能力,再到生活狀態,靈活的資產管理策略才能因應變化無常的現實需求。
撰文:葉芷娟
股債配置有最佳比例嗎?
許多人參考的是這個簡單也直覺的公式:「100-年齡=股票的比例」,例如30歲的年輕人可以把70%(100-30=70)的資產投資於風險高、報酬也較高的攻擊型股票,30%為穩健資產,如債券或現金。當年紀越來越大,就按公式提高穩健資產的比重。
現今也有不少聲音認為,隨著人類平均壽命越來越長,持有股票的比例應該增加10%,公式就變為:「110-年齡」,同樣是30歲的年輕人,就會變成持有80%的股票,20%債券或現金。
當然,這些建議都只是提供一個參考,大家還是要依據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來調整。我個人債券比重低於10%,主要是因為,根據歷史資料,股票的報酬率優於債券,且自認承受風險波動的能力較大,為追求報酬,因此選擇這樣安排。
人生狀態決定投資策略
前些日子和一位前輩聊天後,我對於股債配置最適比例有了新的體悟。「有沒有想過用人生狀態來評估?」這位前輩在33歲時創業,從創業那天開始,他把個人投資的金融商品轉為保守,除了持有60%~70%以上的債券、現金之外,股票也選擇防禦型股票,而非成長型科技類股票。他認為,即使當時他還很年輕,但金融市場過大的波動會影響到他衝刺本業工作的心情,因此做這樣的安排。
隨著事業上軌道,45歲後的他才開始在個人投資上變積極,不只將多數資產配置轉為股票,更直接以個股操作為主。然而最近他又再一次把投資部位轉為保守,原因是他父親罹癌,需要長時間進出醫院,照顧病人是辛苦的,這時候若還要面對過大的資產波動,只會讓人身心都承受更大痛苦,因此他的資產配置比例再度趨於保守。
這和我們傳統理解的股債資產配置想法不同,但似乎也挺接地氣的。資產配置沒有最佳比例,所謂的最適宜比例不就是根據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遇到不同生活情境時做調整?這也讓我想起,我有位在PCB(電路板)產業工作的朋友,他說自己雖然身處PCB產業,最了解它的景氣脈動,但投資上他絕不碰這產業的股票,「萬一碰到PCB業景氣低迷,我工作和投資都在同一個籃子裡,是很危險的事!」這些對話都提供了我新一層思考,也跟各位讀者分享。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1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文章相關標籤
葉芷娟 曾任非凡新聞、中視新聞主播。新聞科班出身,自行進修考取CSIA 證券分析師與CFP ® 理財規劃師證照。致力於協助上班族將「收入」累積成「資產」。著有《零基礎!機智選股生活》。
- 依人生階段調整股債配置:跳脫公式 靈活應對才是最優解!
- 拍電影需要好腳本 投資也是!打造屬於自己的「投資腳本」穩定面對市場起伏
- 退休金規劃首重現金流 房產無法即時變現 增值再多也沒用
- 查看更多文章
最新文章
- 2025/4/20尼克萊周末報告
anhour ago
- 中鼎(9933)美國投資踩雷,連吞 2 根跌停!最新每股淨值分析報告
3hours ago
- 全息人生庫存對帳單(Day44)更新|連續配息排行|潛在價值紅字|存股計算機佈局
3hours ago
- 【美股宏觀】二個風險、一個機會,美股不像會很快重返牛市?
4hours ago
- 【宏觀情勢】型態面仍未改善!嚴控持股防範風險
4hours ago
曾任非凡新聞、中視新聞主播。新聞科班出身,自行進修考取CSIA 證券分析師與CFP ® 理財規劃師證照。致力於協助上班族將「收入」累積成「資產」。著有《零基礎!機智選股生活》。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