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碳水泥大廠台泥(1101):不再偏重兩岸水泥,四隻腳創造獲利

2024-07-17 15:34

更新:2024-07-17 15:34

1,383

低碳轉型先驅,傳產中股價最抗跌!!

       本篇的追蹤個股是 台灣第一水泥大廠,也是兩岸傳產轉型低碳企業的先驅 台泥 (1101),前後寫過 3 次,第一次是在  2021/12/03,當時的價格為 47 元,這 30 個月來,在升息的環境下,房市需求下滑,加上煤炭價格高漲,帶給公司巨大的成本壓力,使得股價一度下跌至 29 元,但也隨著煤炭價格漲勢反轉往下 + 利空散盡,股價回升至 35 元左右。

       面對國際的 ESG 低碳浪潮 與 中國的殺戮式低價競爭,台泥是兩岸最早對轉型付諸實際行動的公司,這些年,台泥在轉型過程中的投資超過 1600 億元,包含轉型為控股公司,將 土耳其 與 葡萄牙水泥 兩間低踏水泥公司 併入合併報表中 (自 2024/03 起) 與 投資綠色能源,這些轉變不僅抵銷中國水泥市況不佳影響,股價也是台股所有傳產中最抗跌的,更讓台泥從亞洲水泥企業搖身一變,成為全球性低碳水泥指標大廠。

 

不再偏重兩岸水泥,台泥「四隻腳」創造獲利

      2018 年以前,台泥起家的台灣以及大陸地區水泥事業營收占比高達 7 成以上,成為撐起過往台泥的兩隻腳。但董事長張安平說,在 2023 年的獲利表現中,有大約 45% 來自歐洲低碳水泥的貢獻,土耳其、歐洲與非洲的國際化佈局,無疑為台泥營運開創穩健的第三隻腳。這六年來,致力於低碳轉型, 也投入可儲存、可管理、可聚合交易的綠色能源,撐起一個全新台泥的第四隻腳,未來希望營收。

      以部門別營收來看,如果土葡投資,以擬制性回溯的合併報表來看,台泥合併營業額,就會變成接近 1600 億元台幣,其中兩岸水泥的佔比,降至 43%,土葡水泥占 31%,能源及電力占 24%,已經達成兩岸水泥營收低於 50% 的階段性目標。

 

在碳有價時代,低碳建材將成為台泥主要競爭力

      台泥 (1101) 今年 5 月召開股東會時,董事長張安平再度對股東強調台泥轉型的重要性,他表示,台泥目前已成為擁有 27 家子公司、跨足 11 種產業,佈局全球 13 個跨國市場的公司,已成為集團控股公司,台泥積極走在轉型的路上,60 多年前,台泥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市公司,是單純的水泥供應商,60年後,台泥晉升低碳建材、資源循環、綠色能源的開發商,不再只是供應原料,更可以與高科技和電子業並駕齊驅、開疆闢土,成為同業的先鋒。

      而在碳有價時代,低碳建材將成為台泥主要競爭力。張安平認為,卜特蘭水泥發明兩百年後的此時,只剩下兩種水泥產業:一種是心存觀望,還停留在昨天的水泥業者,還在拚產量;一種是展望明天,篤定一直走下去的低碳水泥業者。

 


 

台泥 (1101)

水泥製造龍頭廠

        台泥成立於中華 1950 年,是台灣一家水泥及預拌混凝土製造商,市佔率超過 5 成,是台灣最大水泥供應商;近年積極佈局大陸市場,也是大陸前 10 大水泥廠。

        水泥生產主要原料包含石灰石、黏土、矽砂、鐵渣與石膏,輔助燃料為煤炭。水泥製造成本支出以煤炭及電力佔比最大,煤炭佔生產成本約 4 成,電力佔 1 成以上。一般來說生產一公噸的水泥依照生產設備以及技術的不同,需要消費 110~140 公斤的煤炭,台泥的煤炭主要從大陸、俄羅斯與澳洲等地進口,而石灰石採自產自用,黏土、矽砂、石膏與鐵砂等均向國內、外供應商採購而來。 

        由於水泥業需要龐大的資本支出,機器設備投入、採礦權、土地成本及運輸費用等各項條件配合,產業進入門檻高,少有新競爭者加入,而產業之上下游變化少,產業相對穩定,國際上的原料價格與國內外終端需求量是影響廠商獲利的最主要因素。

        水泥是經由原料配料、原料粉碎及拌合、燒成與研磨等過程而製成之粉體,其製造流程單純,簡述如下:

  • 採礦
            石灰石礦經鑽孔、探測、取樣、化驗而初步確知化學成份後,依地形、成份、礦權截止日遠近,而區分規劃並下包採石廠商以炸藥炸破後,藉卡車載運至廠區而以碎石機鎚後儲存。
     
  • 生料研磨
            將石灰石 (碳酸鈣含80% 以上)、粘土、矽砂、鐵渣等原料以適當比例配料,在研磨機內加以粉碎再經均勻拌合選粉、收塵後存於生料庫中。
     
  • 熟料燒成
            生料先透過懸浮預熱塔及預熱室的燃燒,而後再經旋窯以 1450 ~ 1500℃ 高溫燒至半熔融,再掉入冷卻機中予以冷卻,後是為熟料,經提運機轉熟料庫儲存。
     
  • 水泥研磨
            將熟料及石膏水泥磨,磨至標準細度及可成為水泥製品。研磨過程中,可依客戶之需求,加入適當之矽質、鋁質或爐石粉等添加劑,而產出飛灰水泥、高爐水泥及矽質水泥等各類水泥。
     
  • 包裝
            水泥出貨概分為散裝及袋裝二類,散裝水泥則由出貨口直接按地磅數卸貨至散裝車內,袋裝水泥則由水泥儲存庫經包裝機稱重及檢斤包裝後裝車出貨。

 

 

2018 年起,大力投入環保能源產業

        張安平董事長在 2017 年全面接掌台泥後,便開始全力轉型綠色企業,以「環保、能源、水泥」為三大核心事業。以下是台泥近 5 年幾個重大的環保&能源投入:

  • 2018 年 10 月,大陸設立廢棄物再利用事業 + 台灣投入風力發電
            決議將針對大陸市場,新建杭州總部,增設非水泥事業部門,導入廢棄物處理再利用之循環經濟事業。另外,也將透過子公司「台泥綠能」,於彰濱工業區新建總容量 14MWp 之陸域風電設備,投入風力發電市場,爭取國內綠電商機。
     
  • 2020 年 4 月,取得台電儲電採購案,幫助維持供電系統穩定運作
            轉投資 100% 持股的台泥綠能與關係企業能元科技,共同取得台電「儲能自動頻率控制 (AFC) 調頻備轉輔助服務」採購案。
     
  • 2021 年 5 月,大陸成立環保材料銷售公司
            擴大環保綠能布局,在中國山西新設立合資公司,名稱暫定台泥晉中環保科技,持股約 4 成。台泥晉中環保科技除了水泥、石灰石、建材產品批發與銷售外,並推廣新材料技術及環保技術。
     
  • 2021 年 6 月,進軍電動車儲能市場
            台水歐洲控股 完成收購在法國上市之儲能公司 Engie Eps 約 60.48% 股權,成為最大股東,進軍電動車市場,強化集團在電池領域的布局。

             Eps 位於義大利,在先進的 BESS (電池儲能系統)、電動車快充裝置、智慧電網及氫能等擁有各式專利及產品。2021年,Engie Eps 並與全球汽車大廠 Stellantis ( 原飛雅特克來斯勒、標緻) 共組合資公司,部署南歐最大電動車雙向快充 V2G 之電網。收購後,Engie Eps更名為「NHΩA」,台泥順勢躍升全球第四大儲能公司。
     
  • 2021 年 10 月,興建大型鋰電池廠
            子公司三元能源科技,在高雄小港興建鋰電池廠,預計在 2023 年啟用,一年可生產約 24,000 台電動汽車所需長程電池量。
     
  • 2021 年 12 月,入股飛宏科技,擴大儲能與電動車充電樁布局

               台泥參與國內電源供應商飛宏科技(2457.TW)私募認購,增資完後台泥佔飛宏科技的股權逼近一成,雙方將進行策略性合作,擴大在儲能設備以及電動車充電樁布局。

  • 2023 年 11 月,宣布增加土耳其OYAK水泥的持股從 40% 提升至 60%

               OYAK 在土耳其境內擁有 7 座水泥廠,11  條熟料產線、2條白水泥產線、67座混凝土廠、50個發貨站以及1個港口。同時,也將與OYAK共同持有的葡萄牙水泥公司 Cimpor 持股從 40% 擴大至 100,加重對低碳水泥的投資。

 


 

主要產品

        台泥的主要產品為水泥、電力、預拌混凝土,以下分別簡介其種類與主要用途 :

 第 1 型水泥

        通稱普通水泥,為台灣各水泥公司之主要產品,主要供應市場者亦屬此型水泥。因其不具有他種水泥之特性,僅適合一般工程與建築之用。

第 2 型水泥

        又稱平熱水泥,其化學成份較第 1 型水泥受較多之限制,水合反應較為緩慢,水合熱亦較低,具中度抗硫酸鹽侵蝕特性,適合於水庫、水壩、巨積混凝土、港灣、碼頭、濱海建築、魚礁、下水道、工廠排水、煙等構造物。

第 3 型水泥

        一般稱為早強水泥,此型水泥之特性為早期強度甚高,適用於建築物及公路之緊急搶修,使工程期間縮短。

第 4 型水泥

        具有高度抗硫酸鹽侵蝕之特性,適用於水中或土中含有大量硫酸鹽之地區,例如:港灣、海洋、隧道、橋樑、衛生下水道、化學工廠、溫泉區構造物及近海建築工程等。

低溫低鹼水泥

        為配合高鐵工程、台北市捷運工程及高雄捷運工程之需求而製供該型水泥,其低溫低鹼特性可避免混凝土温度偏高及鹼骨材反應引起之龜裂,增加建構物之耐久性。

高強水泥

        該型水泥係配合外銷美國市場而開發之水泥,其特性為高度抗硫酸鹽侵蝕特性且早期與後期強度均高。

預拌混凝土

        是由不同比例的填充材料、水、膠結材等,配合化學劑,並經由固定式拌合機攪拌後,由預拌水泥車送至工地的建築材料,台泥主要銷售傳統混凝土、自充填混凝土、高流動混凝土等,用於住宅、橋樑、機場、港口、捷運等。

爐石粉

        可用來充當預拌混凝土添加劑,和水泥、飛灰混合後就變成高爐水泥。

化工(酚)

        主要用於國內酚醛樹脂、工程塑膠、壓克力塑膠、清潔劑、相關環氧樹脂及溶劑市場之需求。

電力

        藉由火力、地熱、風力、太陽等方式產生動能,進而產生電能,產生的電力全數售給台電。

 


 

營收結構

水泥 62.77%、電力 34.37%

        台泥主要業務可分成以下 3 個部門 : 

  • 水泥部門 - 主要為各類水泥產品之生產、加工及銷售業務。
  • 電力與能源部門 - 主要為火力發電、太陽光電、風力及地熱發電等領域電廠開發暨營運、可充式鋰離子電池及電池模組之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業務。
  • 其他部門 - 主要為海陸運輸業、耐火材料之生產及銷售、有關環境污染防治工程之承包等業務。

        2023 年整體集團營收比重為:水泥 62.77%、電力與能源 34.37%、其他 2.86%。從比重來看,近 4 年電力與能源部門比重從 10% 提升到近 34%,看得出公司全力發展能源。

 

台泥兩岸水泥營收佔比已不到 5 成,將關閉部份陸廠

     2023 年如果將土、葡投資,以擬制性回溯的合併報表來看,台泥合併營收近 1600 億元台幣,其中兩岸水泥的佔比,降至 43%,土葡水泥占 31%,能源及電力占 24%。

     台泥的轉型已經透過投資控股展開成績,兩岸水泥佔比已降至 43%,面對最常被市場質疑的中國低價競爭與景氣低迷問題,張安平則回應將關閉一些效益不佳的大陸廠,但不會退出中國市場,水泥仍是必需品。

 


 

生產據點

        台泥透過旗下子公司台泥國際轉投資,版圖已跨兩岸,包括台北、台中、花蓮和平、宜蘭蘇澳、高雄鼓山、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雲南、江蘇、四川皆有生產據點,各類產品產能狀況分述如下 :

水泥

  • 台灣和平廠:日產 8600 噸熟料生產線兩條。
  • 台灣蘇澳廠:日產 2200、3200、5000 噸熟料生產線各一條。
  • 台灣花蓮廠:日產 5000 噸熟料生產線一條。
  • 廣東英德廠:主要生產水泥、熟料。
  • 廣西貴港:主要生產熟料。
  • 江蘇句容:水泥、熟料年產能450萬公噸。
  • 雲南廠:年產能140萬公噸。
  • 貴州安順:年產能620萬公噸。
  • 另有四川、重慶合川廠。

混凝土

  • 台泥在台灣有四大廠,台北水泥製品廠、台中水泥製品廠、鼓山水泥製品廠、花蓮工場等。並在全台有 24 座預拌混凝土廠。
  • 台北水泥製品廠:是專業預拌混凝土製造廠,並在土城、龜山、桃園、中壢、八德、竹東、東大、宜蘭設立分廠。
  • 台中水泥製品廠:是台中地區最具規模的預拌廠,在大肚、大理、太平、草屯設立分廠。
  • 鼓山水泥製品廠:創立於民國 45 年,主要負責大高雄地區混凝土供應,在仁武、小港、台南、善化、安平、路竹、嘉義設立分廠。
  • 花蓮工場:位於美崙工業區內。

爐石粉

  • 台泥在大陸廣西柳州及安徽朱家橋設有礦渣粉廠,專業粉磨粒化高爐礦渣微粉。
  • 廣西柳州:擁有年產 70 萬噸礦渣超細粉生產線 2 條。
  • 安徽朱家橋:擁有年產能 70 萬噸礦渣超細粉生產線 1 條。
  • 福建福州廠:年產 能75 萬噸生產線  3條(總計225萬噸)。

廢棄物

        台泥在廣東、廣西、福州、遼寧、貴州、江蘇句容、四川以及重慶設有廢棄焚化爐。

 


 

銷售地區

台灣&中國 65%、土耳其&歐洲 35%

        台泥主要銷售商品為水泥及預拌混凝土,銷售地區涵蓋台灣本島及海外市場,內銷比重約為 40%,外銷比重約 60%,然而在公司將葡萄牙與土耳其的低碳水泥廠納入合併財報後,目前外銷最大比較的國家雖然是中國,但已降至 25%,其次是土耳其的 20% 與 歐洲的 15%,其餘還有非洲、澳洲、印尼、新加坡、孟加拉、馬來西亞等地。

 


 

請登入以查看完整文章

閱讀VIP文章請先登入理財寶會員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