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大叔的財富密碼 達人2:前台積電工程師靠ETF 40歲前累積千萬財富

2025-01-22 22:00

更新:2025-02-27 18:11

63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許多人認為,只要從事高薪工作就會變有錢,尤其是任職理工領域的人,但如果沒有學習投資理財,揮霍成自然,收入再高恐怕也存不了錢。本刊專訪3位理工背景出身的投資達人,來看看他們如何精明理財,又能持續靠投資錢滾錢。本篇專訪FB「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版主陳思聖。

 

撰文:李亞珊

 

今(2024)年46歲的前台積電工程師陳思聖,在38歲離開職場,並以「大詩人」為筆名經營臉書粉專「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分享指數化投資心得和離開職場後的生活日常。

說起投資經歷,陳思聖回憶道,他在大學時就對投資理財有興趣,也從那時開始投資基金和股票。但他真正深入研究投資,是在出社會之後。「研究所畢業後我就進入台積電工作了,但我發現在台灣擔任工程師的前景都差不多,想趁年輕嘗試不一樣的領域。」他在因緣際會下找到半導體產業分析師的工作,想藉此加速累積財經知識和投資經驗。

陳思聖說:「研究市場和撰寫分析報告是我的基本工作,業務範圍也包含出席法說會、拜訪各產業公司,過程中也逐漸建立投信、外資研究員等人脈。」

 

工程師轉職產業分析師 投資績效卻不如預期

陳思聖說道,每天上班都和股票為伍,讓他比以往更能掌握產業最新消息,操作個股、基金的時間與機會也變多了。他原本以為,投資勝率也會因此更高。

「但實際結果卻是出乎意料的,我在擔任產業分析師的期間,投資獲利的金額根本不足以彌補轉職後的薪資差距。」陳思聖坦言,雖然自己也勤做基本面、技術面等功課,最終卻還是敗給了人性。

「我曾聽明牌和業內小道消息來操作,有時為了不錯過行情,沒有研究就進行買賣,遇到漲停很興奮,但跌停會無法睡好覺,不想認賠停損。」陳思聖說道。

陳思聖復盤自己的操作後發現,主動投資投入的金錢與時間成本跟原本預期的績效不符合,情緒也容易受到影響。「股價大漲時就會想著要不要加碼,還是要獲利了結,對我來說操作個股無論賺錢和賠錢都有煩惱。」

2008年金融海嘯來襲,讓陳思聖資產虧損30%,「這讓我更確信自己不適合主動投資,一旦遇到股災,獲利幾乎都回吐了,我也重新回歸半導體產業,繼續努力工作累積本金。」陳思聖說道。

 

長期指數化投資 40歲前累積千萬財富

重啟工程師本業的陳思聖,工作之餘也持續研究投資理財,並認識了指數化投資,「研究市值型ETF後,我發現長期投資有機會獲得和大盤相近的報酬,能夠讓資產穩定成長。」

陳思聖繼續說道,半導體業薪水雖高但工時長,選擇指數化投資相對簡單又省時,且能分散風險,讓自己不受市場漲跌的影響,更能專注本業和生活。

他在2009年開始買進元大台灣50(0050),以此當作指數化投資的起手式。

近年指數化投資越來越受青睞,主要有3個原因:⑴不必花時間研究股票;⑵定期定額即可執行,與主動投資相比,資金門檻較低;⑶不用承擔投資單一產業或個股的風險。

陳思聖表示,雖然了解指數化投資的好處,但初期也曾因想賺價差而買高賣低,「我曾在0050股價30元時買進,後來上漲到36元我就賣出,想落袋為安並等待回檔,結果股價持續上漲,直到45元我才陸續買回。」

陳思聖拋棄想賺價差的念頭後,持續買進0050,2015年時,又和太太一起布局美股ETF,以投資全球市場來分散風險;至2016年,38歲的他藉由指數化投資所累積的資產已達到2千萬元,於是他決定提早離開職場,回歸家庭陪伴孩子成長。

 

提早離職樂當志工 分享投資理念

陳思聖將70%的資金投入先鋒全世界股票ETF(VT),其餘30%則分散在富邦台50(006208)、iShares 20年期以上美國公債(TLT)、SPDR彭博國際政府債券ETF(BWX)、先鋒房地產ETF(VNQ)等標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為6%~10%。

針對上述配置,陳思聖分享,離開職場後的基本生活費沒有變高,無須靠高股息ETF來創造現金流,因此將大部分資金持續投入市值型ETF,「我後來賣出部分0050轉而投資VT、美國公債、房地產等ETF,以布局全球和分散風險,保留的0050則作為日後的現金提領來源。」

陳思聖回顧離開職場近10年的歷程,他認為,工程師用長工時來獲得高收入,雖然能讓家庭經濟穩定,卻犧牲和家人相聚的時光。

「我在前半段人生拚命『賣肝』工作來累積投資本金,幸運的是認識到指數化投資,讓我不再花時間研究個股,並達成40歲前離開職場的目標,也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了。」陳思聖說道。

不以退休族自居的陳思聖,除了持續研究投資理財並在粉專分享心得,也曾到奇美博物館當志工。

「即使目前全家一起旅居越南,我也會到台商學校當志工,分享指數化投資的好處,讓自己持續保持社交,也因此認識更多投資同好。」而這也是陳思聖開啟樂活第二人生的最佳方式。

 

拋棄想買低賣高來賺價差的心態,執行長期指數化投資計畫,才能讓資產穩定增長。

 

該怎麼做才能提早離開職場?

陳思聖答:專注本業才能累積投資本金,不能只希望靠著投資來迅速致富,這樣的想法不切實際。小資族應從小錢開始定期定額投資,慢慢地增加個人資產,並透過適合的投資策略,來逐步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

即使離開職場後,也要做好收支管理,以避免超支,最重要的是持續保持社交,才能讓身心靈富足,而不會窮得只剩下錢。

 

陳思聖小檔案

1978年生,畢業於台大化工系、成大化工所,曾任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台積電工程師,現經營臉書粉專「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分享指數化投資心得。

 

(圖片來源:Money錢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4年9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延伸閱讀1:理工大叔的財富密碼 達人1:Jet Lee靠3類ETF獲年化報酬10%

延伸閱讀2:理工大叔的財富密碼 達人3:卡爾先生 融合3方法 找到15倍獲利股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