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投資契機!抓住川普上任後3大趨勢:能源、國防、AI新革命
2025-01-22 21:58
更新:2025-02-07 15:39

【我們想讓你知道】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即將於今(2025)年1月20日上任,其政策主張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國防支出增加、石化產業鬆綁到科技監管放寬,這些政策不僅為特定產業帶來短期的機會與挑戰,也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版圖的發展方向。
撰文:游季婕
與此同時,AI 浪潮依然是投資人的焦點,以驚人的成長拔得頭籌。從大型語言模型的技術突破到終端應用的創新,科技巨頭正加速布局,推動 AI 技術全面落地,成為未來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柱。
本文將從川普政策下的投資機會切入,並解析 AI 產業在不同成長階段的趨勢,提供投資人布局方向。
也要提醒讀者,由於撰文時政權尚未正式交接,政策的落地與實施仍存在不確定性,這也意味,川普政策所帶來的投資機會目前屬於短期機會,投資人需密切留意政策動向及其後續發展。
石化與潔淨能源並存 聚焦石油中游公司
先從最重要的能源業說起,川普與他的能源部長提名人克里斯・萊特(Chris Wright)雖被外界標籤為「反環保」人士,但事實並非如此。仔細剖析他們的公開談話與背景,會發現他們並非完全反對潔淨能源,而是認為目前潔淨能源的發展速度及對經濟的貢獻,遠不及傳統石化燃料。因此,與其一味打壓石化產業,並將大量資金投入潔淨能源,更務實的做法是雙向並行,平衡傳統能源與潔淨能源的發展。
這麼做確實會對潔淨能源產業形成短期壓力,導致投資難度增加,因為投資人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找出真正具有環保價值的潔淨能源企業。但長遠來看,這樣的挑戰反而有助於該產業打下更穩固的基礎,推動未來更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不過,考量到川普強調「低成本能源」的政策方向,比起潔淨能源,石化產業更有投資機會。川普希望美國維持「便宜能源」的原因有兩個: 一是壓低通膨,二是促進企業,特別是製造業回流美國,增加經濟競爭力。因此,提升石油產量成為政策重點。
然而,這並不代表投資人應該單純選擇石油生產公司。因為供給量增加將壓低油價,進而壓縮生產商的利潤空間。相較之下,投資以能源加工產品、運輸為主的中游公司更具穩定性。這類公司的利潤波動幅度較小,能在油價變動中保持相對穩健的表現。最簡單的選股策略是比對公司股價與油價的連動性。
根據本文分析,近3年來,連動性較低且表現穩健的能源公司包括萬歐卡(美股代號OKE)和金德摩根(美股代號KMI)。這兩家公司皆屬於中游能源服務商,主要負責天然氣開採、運輸等,是可參考的標的。
國防支出年成長2.9% 軍工概念股受惠
接著是國防領域,雖然川普一向標榜和平主義,強調透過關稅或談判手段來避免衝突,但他對於國家武力的重視程度絲毫不減,預期他將提高國防支出占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
此外,美國也可能進一步要求盟國增加國防預算。川普多次批評北約組織(NATO)多數國家的國防支出過低,讓美國承擔過多軍事負擔。雖然根據北約的規定,國防支出占GDP需達到至少2%,且去(2024)年已有不少國家達標,但川普更希望提升到3%。
加上當前中美關係持續僵化,俄烏戰爭仍未結束,對歐洲安全與能源市場帶來深遠影響,中東地區衝突不斷,使得全球國防需求提升。
因此,這一政策和國際情勢的發展下,軍工相關概念股可望受惠。包括洛克希德馬丁(美股代號LMT)、雷神科技(美股代號RTX)等都是可以參考的標的。
最後,共和黨對金融市場秉持「自由放任」的態度,意味著在監管方面將較為寬鬆,這有助於中小型企業的成長與資金取得。同時,相較於民主黨時期大力推動的科技巨頭反壟斷政策,川普任內預期不會有太大動作,整體環境將有利於科技及AI產業的持續發展。
生成式AI推陳出新 晶片需求持續增加
在GPT被廣泛應用於全球後,市場迅速注意到AI晶片及伺服器需求的崛起。2024年上半年,以輝達(美股代號NVDA)為首的AI硬體概念股股價一路飆漲,連帶台股的AI伺服器供應鏈—鴻海(2317)、緯創(3231)、廣達(2382)也有亮眼表現。
產業革命初期往往以硬體和基礎設備為發展核心,這次AI浪潮也不例外。除了台股的AI供應鏈,美股市場上的AI晶片競爭同樣激烈,除了蘋果(美股代號AAPL)之外的7大科技巨頭,皆積極投入相關研發。
生成式AI的發展可分為3個層面:基礎建設、模型、應用層。像輝達和Google推出的AI晶片都屬於基礎建設,模型像是OpenAI的GPT、Google的Gemini、Meta的LLaMA等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最後的應用層,則包括ChatGPT聊天機器人、微軟的Copilot協作工具等產品。
去年12月2日,OpenAI發布了全新的o1大型語言模型,這是一個具備「思考能力」的模型。有別於GPT-3與GPT-4,o1模型能審視自身的思考過程,甚至在ChatGPT上顯示思考反應時間。若以《快思慢想》作者提出的系統1與系統2概念來解釋,o1賦予了生成式AI更接近「系統2」的深度思考能力。
隨著模型不斷推陳出新,所需的計算量也大幅攀升,進一步帶動AI晶片需求。相關晶片公司如輝達、超微(美股代號AMD)、博通(美股代號AVGO)及字母公司(Alphabet,美股代號GOOG)等,都是值得投資人關注的標的。
o1模型加速應用層發展 科技巨頭仍是領頭羊
o1模型的推出,可能意味著市場對生成式AI的發展重心,將逐步從基礎建設和模型轉移到應用層,這一層面將更直接反映在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上。業界普遍認為,中小企業與學術界將從中受惠,並加速向AI代理人時代邁進,預計2025年應用層的發展將更快速且更為多元。
然而,這樣的轉變並不代表GPT、Gemini等通用的大語言模型會失去重要性,畢竟所有應用層發展都建構在基礎模型之上。但也不能過於樂觀地認定這些模型會一直穩居市場最大贏家。
去年11月底,美國知名創業加速器Y Combinator(孵化出Airbnb、Dropbox、Reddit等知名科技公司)在其YouTube頻道的影片中分享了類似觀點,指出「精通單領域的AI未來可能比SaaS產業大10倍」(註)。該影片討論到,以當前的生成式AI市場來說,應用層的新創公司正扮演著類似過去網路革命中的SaaS角色,突破科技巨頭和現有商業模式框架,開創全新的發展機會。
註:軟體即服務(SaaS)全名為Software as a Service,是一種不需經過傳統安裝步驟,以雲端為基礎的軟體交付模式。通常以訂閱制作為其收費方式。
由於一般投資人難以辨識新創公司的贏家,因此將目光集中於穩定的科技巨頭是明智的選擇。儘管這些企業不一定會一直主導生成式AI領域,但至少在初期它們有較大的機會脫穎而出。例如,特斯拉(美股代號TSLA)在自駕車和機器人領域,很可能會成為初期贏家。
總結來說,AI仍然是市場資金的集中地,2025年隨著o1模型推出,生成式AI產業將迎來新一輪革命,加速殺手級應用的出現。儘管這些突破可能來自像OpenAI這類的新創公司,但如果成果顯著,科技巨頭必定會積極應用或開發自己的版本,它們依然是AI領域的領頭羊。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1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文章相關標籤
游季婕 《Moeny錢》雜誌小小編輯,喜歡透過研究個股和產業了解整個世界。
- 99啪慘賠千萬後翻身!長期投資+槓鈴配置 打造「鐵飯碗」
- 不預測漲跌也能賺!OP凱文用選擇權+2投資關鍵提高勝率
- 散戶一學就會的獲利翻倍術!Mike單押特斯拉賺10餘倍
- 查看更多文章
最新文章
- 『存股不離可轉債』軟體創新高可轉債排行統計與心得分享-2025-04-28
anhour ago
- 【04/28 腫材日報】 每日盤後籌碼資料總整理
4hours ago
- 日內波段當沖教學:學會看準當天時機進出場、多空皆能使用!
6hours ago
- 股市火力旺🔥4/28交投火爆【VIP】#盤後,市場趨勢+動態解析
6hours ago
- AI超級循環啟動!ServiceNow營運爆發
7hours ago
《Moeny錢》雜誌小小編輯,喜歡透過研究個股和產業了解整個世界。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