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首季EPS創同期新高,AI伺服器放量啟動!

2025-05-16 11:53

更新:2025-05-16 17:51

442

鴻海(2317)在前天 5/14 開了 Q1 法說會,成績可以說是「超狂」,首季稅後純益賺了421億,EPS飆到 3.03元,兩項指標都比去年同期多了快一倍,創下了歷史同期新高!這些成績幾乎完全命中去年底給的預期。

 

究竟 Q1 亮眼成績是靠什麼賺這麼多?最大功臣就是「AI 伺服器」,本季營收比去年多了超過 5 成,主要因為開始吃到前陣子大家所關注的 GB200 AI 伺服器商機,這波 AI 熱潮果然直接反映在訂單上,可見算力需求就是強到不行,讓AI伺服器一舉扛起鴻海營運成長的主引擎。

 

不過話鋒一轉,董事長劉揚偉也提醒,最近台幣狂升、再加上關稅政策變動太快,公司對今年 Q2 的看法轉為「保守一些」。原本預期 Q2 會強勁成長(年增15%以上),現在改口說是「顯著成長」(大約年增 4~14%)。

 

雖然 Q2 展望微微下修,但公司對全年的展望還是很有信心,因為AI伺服器與雲端產品的需求熱度不減,依然是公司最穩定、最確定的高速成長引擎。

 

除了 AI,鴻海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動能?電動車、全球產能布局、配息有沒有穩定、體質評估的狀況為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本篇將與您分享:

1. 公司簡介

2. 營運概況

3. 未來展望

4. 股利政策

5. 體質評估

6. 結論

 

公司簡介

鴻海(2317)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科技大廠,成立於1974年,是全球最大電子代工服務廠(EMS),全球市佔率高達40%,主要產品為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網通設備,各類零組件等,鴻海集團的主要子公司包含富智康、工業富聯網、鴻騰精密等。

 

不只產品線多,鴻海的製造基地更是遍布全球三大洲、超過 20 個國家,真正是「全球供應鏈最前線」的代表。

 

鴻海提出「3+3」新轉型計畫,進軍三大新興產業—電動車(EV)、數位健康與機器人產業,並鎖定人工智慧(AI)、半導體、新世代通訊等新技術,希望從「代工大廠」升級為「科技整合平台供應商」。

 

在 AI 伺服器領域,鴻海以「白牌伺服器」起家,近期結合自家機櫃設計與散熱技術,深化與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合作關係,如 Amazon、Microsoft、Google 等雲端大客戶,逐步提高伺服器營收比重與市場能見度。

 

2025 年第 1 季營收占比,消費智能產品(如智慧手機、電視、遊戲機)佔 40%、雲端產品(如伺服器、網通設備、交換器、企業級儲存設備)佔 34%,電腦終端產品(如電腦、平板)佔 19%,其餘產品(如車用電子、半導體元件、機構零組件)佔 7%。

 

營運概況

請登入以查看完整文章

閱讀VIP文章請先登入理財寶會員

★警語 : 以上只是個人研究紀錄,

非任何形式之投資建議,

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