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變有錢,先從「財務健檢」開始!捫心自問7個關乎荷包的問題,為個人財富把關

2024-01-24 14:18

更新:2024-01-24 15:25

3312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財務規劃是一種很基礎的理財計劃,但為什麼很難被執行呢?因為工作的辛苦、職場的勞累讓我們認為拿到錢就應該好好享受一下,而沒有認真規劃錢的用途。本篇介紹人人都看得懂的基礎財務規劃,以及當中的7種錢,讓你事先做好金錢計劃,再毫無負擔地輕鬆花錢,保證比用上班賺來的辛苦錢消費更痛快!

文 / 瑪斯

 

關於財務規劃的7種錢

1. 賺錢:為取得錢的第一步,包括正職工作、兼差工作等,只要能想辦法增加收入的方式,都要努力嘗試看看。

2.分錢:把賺到的錢做分配運用,透過預算編列的方式做好儲蓄計劃、投資計劃,以及玩樂計劃。最好是依月度、季度、年度的方式把錢預先分配好(這其實不難,難在開始)。

3.存錢:為增加資產的基礎。每個人的第一個儲蓄目標是「緊急預備金」最好要有3~6個月。存錢真的不容易,管道也要放對。

4.借錢:管道很多,通常都是向銀行借貸,也就是透過個人信用或資產取得資金,但要小心規劃,避免負債累累。

5.花錢:可以在預算編列、目標具體的情況下完全花光。

6.護錢:指的是透過保險轉嫁風險,可以讓我們在意外或疾病發生時減少金錢損失。

7.養錢:顧名思義就是要把錢養大,透過本金利息的複利投資把錢養大。用養大的錢消費,豈不是更愉快?

 

財務規劃用緊急、重要來思考看看

 

 

重要且緊急

如果你還沒有一份自己的財務規劃,那請有意識地建立這個計劃,它能讓那些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成為重要又緊急的事(因為你知道怎麼分配資源)。

 

重要但不緊急

在財務規劃中,通常這些事情會隨著時間推移,然後慢慢變成重要又緊急的事,例如退休金計劃,如果20歲不開始,等到30歲才開始,就少了10年的複利空間。

 

不重要卻緊急

通常這些事情在財務規劃中比較像「想像中」的事,可能好像要準備,但通常又好像沒發生,好像該存這筆錢,卻又不一定要存下這些錢。

 

不緊急也不重要

不解釋了

 

財務規劃要考慮個人與環境因素

財務規劃也要考慮個人與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包括現在的人生階段、職業、收入、家庭責任、家庭關係、以及個人的價值觀等等。

外在環境因素包括全球的整體經濟情況,例如近年的升息、股市起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等經濟因素也會影響到個人與家庭的財務規劃。有可能本來預計要買房,因為房價過度上漲跟不上,就放棄了。

因此,進行財務規劃時一定要將個人與環境的影響因子一併納入考量,並且保留充足的預備金。

 

財務自我診斷還是自我了斷?

以下7個問題,測試你是否有財務健檢的必備知識和技能!

 

1. 你了解你的財務現況嗎?

答案:我知道啊,戶頭裡面還有九百八。

懶得解釋:嗯!那就祈禱你有富爸爸!

 

2. 你知道每個月有多少錢是固定花掉的嗎?

答案:不知道,我都忘記自己上個月花了多少錢。

懶得解釋:這就是標準的「月光族」財務狀況。

 

3. 你會每個月準時繳清信用卡帳單嗎?

答案:會啊,我都用信用卡分期付款,這樣每個月不用一次繳太多錢。

懶得解釋:這就是標準的「卡奴人生」財務狀況。

 

4. 你每個月的收入大於支出嗎?

答案:不知道,我都懶得算了。

懶得解釋:這就是標準的「佛系理財」人生態度。

 

5. 如果有突然的支出,你有緊急預備金可以支付嗎?

答案:沒有,如果有急事,我會先去借錢。

懶得解釋:這就是標準的「借錢度日」財務狀況。

 

6. 你有存錢的習慣嗎?

答案:沒有,我覺得存錢很無聊。

懶得解釋:這就是標準的「不想努力」財務狀況。

 

7. 你知道遲繳帳款必須支付延滯利息或是循環利息嗎?

答案:不知道,我都沒遲繳過。

懶得解釋:這就是標準的「運氣好」財務狀況。

 

如果你的答案大多是「不知道」或「沒有」,那麼你很可能有財務健檢的必要了。

7種錢代表著花錢的流程,技法跟心法哪個比較重要?回到財務規劃的根本,只要心法對了,技法怎麼用都有效。

 

本文由 懶得變有錢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責任編輯:VickieChou;內容僅供參考,投資理財請謹慎為上)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文章相關標籤

逃離正經八百的金融圈,讓人誤會金融就得穿西裝 只想用日常生活的語言,三不五十穿插點炎上火烤 用簡單易做的理財方法,讓懶惰跟效率可以被落實 探討理財原始的狩性,透過文明該如何理性 合作洽談:Mail:Marskingx@gmail.com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