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養金怎麼給才不兩難?1公式讓你財務安心、孝親有解!

2025-04-24 15:45

更新:2025-04-24 15:45

68
【我們想讓你知道】
奉養父母是許多子女心中的責任與牽掛,但如何在個人財務與孝親之間取得平衡卻是一大挑戰。本文將透過實際案例探討奉養金的合理計算方式,幫助讀者實現「共好」的理想目標。
 
 
馬克(Mark)最近很煩惱。他的爸爸和媽媽為了退休這件事,吵得不可開交。Mark的爸爸今年65歲,剛從銀行退休。他令人羨慕的7萬3千元月退俸,卻讓Mark的媽媽異常焦慮。
Mark的媽媽當了40年的家庭主婦,一輩子摳摳搜搜(意指小氣),存下了一棟位於板橋的3房公寓,還有250萬元現金,除此之外,什麼都沒有了。
對Mark的媽媽來講,先生每個月7萬3千元的月退俸根本不夠用;她每個月要繳3萬6千元的房貸(房屋貸款還剩下400萬元)、1萬3千元的保險費,加上燃料稅、牌照稅、房屋稅、汽車保險,以及菜錢、油錢、水電費……每月接近10萬元的開支,讓她越來越心慌。
這幾個月來,只要她一慌就會打電話給Mark。Mark接的電話多了,便開始盤算是不是該拿錢回家幫爸媽養老;但Mark剛買了一棟房、又養了2條狗,在手頭並不寬裕的情況下,他有點掙扎,於是找上了我,請我幫他做個決定。
 

擔心退休金不夠用可善用房產換取現金流

看完Mark爸媽的財務報表,我在沙發上坐著,兩個膝蓋高高屈在胸前,雙手環抱著腳踝,嘴角微微上揚。
「大哥,」我對他說,「你真的以為家裡錢不夠用嗎?」他不解地皺著眉頭,我繼續說:「你家的房貸,每個月要還3萬6千元,回推起來,你家那棟房子當年市值大約1,400萬元。台灣過去20年來,房地產的年複合投報率大約是4.6%,這也意味你家20年前買的房屋,以4.6%連續增值了20年,現在的價值應該是接近3,400萬元。」
我對著Mark點頭,繼續說:「你爸媽擁有一棟3,400萬市值的房子,扣掉欠銀行的400萬元,房屋的淨值大約有3千萬元。如果你爸媽看得開,願意以房養老,將房子反向抵押給銀行,大約1個月能領回4萬~5萬多元,加上原有的月退俸7萬3千元,你爸媽總共有超過10萬元可以花,拿這些錢應付開銷,完全夠了。」
說到這裡,我鬆開手站起身,伸展了一下身體。Mark沉默了一會,然後搖了搖頭。「不可能,」他對我說,「我覺得,我爸媽不可能願意把房子抵押出去。對他們來說,以房養老就是老了還跟銀行借錢。老了欠錢,簡直是要他們的命。我還是給點奉養金,幫他們一把吧!」Mark看看我,眼神裡半是希望、半是不安。於是,我和他說了「奉養金」的計算公式,讓Mark在照顧爸媽的同時,也能兼顧自己。
 

奉養金=日常收入-日常支出-20%儲蓄

 

月存薪資20% 先顧好自己再奉養父母

上述公式,假設小美月薪5萬元,日常支出3萬元,月薪的20%是1萬元,則小美的奉養金算法是:5萬-3萬-1萬=1萬元。小美可以給爸媽的奉養金就是1個月1萬元。假如小明的月薪是5萬8千元,日常支出是3萬5千元,月薪的20%是1萬1,600元,則小明可以給爸媽的奉養金就是1個月1萬1,400元(58,000-35,000-11,600)。
奉養金的算式為什麼會在扣除日常支出後,還要扣除20%月薪呢?因為這20%的月薪是要幫自己存錢,照顧老後的自己。比如小美月存1萬元,連續存35年,只要投資得當(報酬率5%),就會變成大約1,112萬元。等到65歲的時候把這1,112萬元繼續放在5%投資工具上,每年提領4%出來花,每月約可領3萬7千元,加上小美的勞保年金2萬元,就能讓她從65歲開始月領5萬7千元。
請注意,35年後的5萬7千元,相當於現在2萬8千多元的購買力。也就是說,小美只要月存20%,投資得當,就能讓自己35年後的生活水準與現在相當,所有的生活品質幾乎不會下降。
所以,想一邊照顧自己也照顧爸媽,只要存好月薪的20%就能做到。以此類推,真正的奉養金公式是一個「共好」公式,不但適用於Mark,也適用每個想照顧好父母的人。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