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檔前景看好的新藥及醫療指標股!專家:再生醫療二法拚上路 有望成為台廠最大利多!
2023-03-20 14:27
更新:2023-05-03 15:47

再生醫療二法拚上路 台廠有望獲政策助攻,4 檔生技醫療股蓄勢待發!
生技醫療屬非景氣循環產業,上半年沒有庫存壓力,其中值得投資人關注的是國內細胞療法市占率最高的長聖,及在中高階醫材領域有獨特競爭力的奈米醫材、長佳智能、博錸生技。
公衛專家出身的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行政院長,他跟蔡英文總統都很重視生技醫療產業發展,加上業界所期待的「再生醫療二法」最快會在今(2023)年 7 月生技月前獲立法院三讀通過,政策面有利於生技醫療股表現。
依照現行法規,新藥研發需經 3 期人體臨床試驗,約需 15 年及龐大費用,而再生醫療二法若通過,特定細胞治療只需完成第 2 期臨床試驗,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可有條件核予許可證,讓新產品先上市,再利用 5 年內完成 3 期臨床試驗並取得藥證,這對於國內細胞治療龍頭長聖(6712)是長期大利多。
新興細胞治療商機大,長聖國內市占率居冠
長聖是新藥研發公司,在免疫細胞與幹細胞療法有完整布局,進度領先同業,提供癌症等重症病患嶄新的多元細胞治療契機,並依照個別患者差異給予個人化精準醫療,為國內細胞治療大贏家,已連續 2 年獲利,是國內極少數有相對穩定獲利、配發股利(去年以現金股利為主)的新藥研發公司。
依循現行《特管法》(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途徑,長聖獲核准的細胞治療項目、核准件數、病患採用及合作醫院家都領先同業。在衛福部核准的免疫癌症治療案件中,長聖占 3 成以上、採用的病患已超過 500 位,病人治療檔期已排至今年第 3 季。
此外,長聖去年 3 月獲衛福部核准、領先同業推出 GDT 免疫細胞療法(一種新型免疫細胞療法),並且積極布局 CAR‒T(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病人的自體免疫 T 細胞,強化其殺死癌細胞能力)領域,已規劃於 1 期人體臨床試驗將完成時再對外授權。
相較於新藥研發,台廠在醫材領域更能發揮實力,接下來介紹在特定醫材領域具有獨特競爭力的 3 家台廠:奈米醫材(6612)、長佳智能(6841)、博錸(6572),它們中長期的營運成長爆發力值得期待。
專注研發高階眼科醫材,奈米醫材品牌行銷全球
奈米醫材專注於高階眼科醫材研發、製造及銷售,為台灣第一家跨足國際市場的人工水晶體及其植入系統製造及銷售服務領導廠商,主要產品包括用以治療白內障、近視、遠視、老花或散光的人工水晶體,及其手術使用的植入器及相關技術服務;該公司營收項目有3大類別,其中技術服務收入占整體營收 41%、權利金收入占 42%、醫材銷貨收入占 17%。
奈米醫材產品以自有品牌行銷國內外,過去營運受全球新冠疫情及防疫措施影響,不過隨著全球疫情獲得控制、防疫措施大鬆綁,整體手術市場逐步脫離疫情陰霾,尤其歐美、中國相繼走向與病毒共存,帶動白內障等眼科手術陸續恢復。
白內障手術日新月異,手術切口越來越小,要把6公釐的人工水晶體放進2.2公釐的手術切口,只能把人工水晶體摺疊起來,使用植入器放入切口中,再讓人工水晶體展開。為確保人工水晶體在植入器內摺疊起來不受損,進入切口後展開的過程中也不被刮傷,其表面潤滑塗層即扮演關鍵角色,而該塗層材料目前高達5成(全球市場)由奈米醫材寡占,客戶包括全球最大眼科專業藥廠、人工水晶體龍頭愛爾康(Alcon)。
另外,奈米醫材上海子公司碩創正進行單焦預裝式人工水晶體臨床試驗,受試者共 188人,包括實驗組及對照組各 94 人,預計今年 2 月底完成 3 類醫材第 2 階段臨床試驗追蹤程序,目標是在第 3 季完成臨床報告的撰寫,再向當地主管機關申請產品註冊。
全球每年約有 2,700 萬次人工水晶體置換手術,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加上白內障患者年齡層逐漸往下降,眼科商機越發蓬勃,在人工水晶體及植入系統占有一席之地的奈米醫材,已做好準備迎接大商機,尤其是在中國等新興市場。
國內醫療 AI 龍頭,長佳智能興櫃轉上櫃
今年 3 月從興櫃轉上櫃掛牌的長佳智能,是台灣醫療 AI 龍頭服務商,大股東包括國內生技大廠、醫界人土、電子軟硬體大廠,3 大事業體包括:醫療大數據、醫療人工智慧與雲端生醫平台;產品銷售分成一般產品與專案收入,其中與新加坡醫材廠的合作專案,已開始分階段認列技轉收入、開發專案里程碑金,雙方合作的產品未來會在台灣、新加坡等地上市。
從電腦斷層影像判讀腦出血、心電圖數據分析心臟疾病、甚至到 X 光的骨齡輔助診斷,長佳智能都有對應的 AI 產品協助醫生加快診斷的速度,除了省下時間,更重要的是減少誤診,主要客戶是國內外醫療院所以及保險公司,因此營收集中在第 4 季認列,至今營運尚未轉虧為盈。
博錸檢測平台受青睞,結盟 Denka 搶攻商機
目前在興櫃交易的博錸,2010 年由多位在美國擁有豐富生化及醫療生技經驗的專家回台創辦。2019 年 9 月,博錸與合作多年的日本臨床檢驗試劑及流感疫苗領導大廠 Denka 策略結盟,攜手進軍海外市場、打世界盃,而 Denka 透過私募取得博錸股權約 35%,成為最大股東,雙方日前共同發表採用博錸技術的肺癌檢測平台(LCP)。
該 LCP 平台只需 6 小時即可完成檢測,醫生依檢測結果在 24 小時內可做出診斷用藥的報告,解決目前精準醫療在癌症診斷上需要檢體量大、價格高和耗時 2 週才能出報告的瓶頸,且自動化的平台導入能降低檢測實驗室人力成本的支出,減輕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提升病患被治癒的機會,讓「癌症個人化精準治療管理」在一般民眾身上成為可能,是一大福音。
博錸自主開發影像晶元磁片(πCode® MicroDisc),核心技術採用半導體製程,僅單一檢體便能同時進行數十至數百種生物標記檢測,其多元檢測性能比傳統 qPCR 單一檢測一個標的物,省下重複檢測時間。
上述核心技術搭載同樣由博錸自主研發設計的 IntelliPrep® TRIO 240 3 合 1 自動化核酸萃取儀,適用於石蠟包埋組織(FFPE)及液態檢體(血液、血漿)等不同檢體,應用於各領域的基因檢測、病原檢測分型、癌症管理等分析,實現一鍵完成檢體前置準備、核酸萃取、核酸定量、PCR 製備,最大特色是全自動化處理檢體的前置作業,節省人工操作時間,並降低人為操作時的交叉污染,可同時處理 24 份檢體,尤其適用於高感染、高致死率的疾病檢測。
博錸結合醫療、生物、半導體與光學技術,自主開發強大的自動化多工檢測平台,可檢測 DNA、RNA、抗原、抗體或蛋白質,應用領域不限醫療,潛在商機龐大。
除了 Denka,博錸也在洽談歐洲地區的 CDMO(委託設計製造)合作夥伴,期待能分散業務來源,避免過於集中在單一客戶,並帶動營運轉虧為盈。
再生醫療二法
即《再生醫療法》與《再生醫療製劑條例》,其中再生醫療製劑泛指細胞、基因或組織工程產品,用於重建、修復因疾病、自然衰老受損的人體構造或功能。
再生醫療二法若通過,將有助於細胞治療走向製劑發展階段,降低細胞治療的成本(目前國內細胞治療完整療程的標準收費都超過 100 萬元),並有條件核可第 2 期製劑,加快運用在急迫的重症患者身上。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圖:shutterstock,僅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文章相關標籤
Money錢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
- 年輕人買不起房,新青安是元凶?房價大漲 12%,未來怎麼辦...
- 台幣急升9角,美債ETF大跌|你投資的「出口公司」可能會少賺?
- 躺平式ETF投資時代結束?美債暴增的代價正在影響市場
- 查看更多文章
最新文章
- 【投資癮】2025|0428-0502|市場重點周報
3hours ago
- 『存股不離可轉債』軟體創新高可轉債排行統計與心得分享-2025-05-02
9hours ago
- 【走圖教室】矽瑪(3511)連續跌停!出現這個「關鍵訊號」才表示止跌!|走圖小天后林穎
12hours ago
- 【每週精選】2025/4/26-5/2 多空鎖股清單|走圖小天后林穎
12hours ago
- 美股【蘋果 AAPL】關稅影響程度及最新財報整理
13hours ago
Money錢雜誌,是台灣理財‧投資‧股票‧基金‧退休‧保險規劃學習網。https://money.cmoney.tw/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