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動下的投資市場求勝法則:2關鍵操作 投資收益再升級!

2025-02-19 16:06

更新:2025-03-06 09:44

529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我們想讓你知道】

2025年的股市前景依然可期,但債市乏善可陳。如何把握獲利空間?專家認為專注投資股市中的好資產,並以定期定額混搭單筆買進的操作不僅降風險,還能拉高報酬。

 

口述:蕭碧燕 整理:張國蓮

 

許多投資朋友提問「怎麼看今(2025)年股市前景以及如何提高投資報酬率?」就我個人來說,我不看淡今年的股市表現,但保守看待債市的錢景,操作模式也不會改變,反而這樣的方式最適合在波動大的股市中拉高獲利空間。

接下來,是我進一步說明與分享我的觀點與操作模式。在觀點方面,我先說結論:預期今年股市波動很大,但是機會也很多(波動大的另一面就是有機會),債券的報酬空間低。

 

波動大 機會也大 股市獲利空間高於債市

今年金融市場最大的風險有2個,一是美國總統川普,另一個是地緣政治。地緣政治風險大家都清楚,就不多談,而美國總統川普是最大風險的理由是政策未定。以川普拋出關稅議題為例,他的目的是讓對方來跟他談,談出一個雙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交換,所以我才說政策未定,後續發展則需要從2個面向來觀察。

首先是關稅最後調多少?影響範圍多大?若調的不多或影響範圍有限,市場對於通膨的預期就沒有那麼高,中間過程消息多,紛紛擾擾,股市一定會跟著漲漲跌跌,波動大是無可避免。

其次,就算關稅定案,預期真正調整的時間也是2026年了。借鏡2018年川普上任後的經驗,關稅談判需要不少時間,2019年才真的落實關稅調整。換句話說,今年應該不會見到調整,市場上對通膨預期沒有那麼高,但肯定心理會受到影響。

至於,我認為債市不具吸引力的主要理由是今年經濟為軟著陸而非衰退(目前甚至有經理人認為不著陸),降息是預防性而且步調減緩。在這樣的環境下,對股市的表現有利,但對本來就漲得不會比股票多的債券就不利,投資報酬率的空間很小,根本不吸引人,這也是過去一年來,我都沒有跟投資人建議買進債券的原因。

 

配置好的資產 定期定額與單筆混搭

基於以上的看法,我認為用下方介紹的2個做法,今年應該一樣會有滿意的投資報酬率。

做法1:不需要做資產配置,而是配置「好資產」。我從來都不覺得要做股債的資產配置,更何況債券報酬空間小的情況。我的觀點是資產配置不是必要的,配置「好資產」才是重點。以實際操作來說,就是把可以投資的錢都放在股市,將剩下的現金拿來當作緊急預備金,或是拿來做低檔加碼的資金。

對於債券部位,我認為要有「沒有債券也不會怎樣」的心態,那些錢不多的人或不需要的人,更是不需要買進債券。

做法2:定期定額+低檔單筆買進來降低風險。這種混搭的操作手法,可以取代傳統上以資產配置來降低風險的做法,這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建議投資人操作股票的方式。

投資人首先應該選定「好資產」,例如我所說的一軍(台股、美股、科技股),然後以定期定額投資,並於適當時機逢低加碼,至於要低多少再加碼,完全是根據個人的偏好,例如淨值跌多少趴或大盤指數跌多少點來加碼。

加碼的方式也有2種,一種是看跌到預定加碼點就單筆買進,另一種是增加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次數或金額,完全看個人的情況來決定。

我個人的實際操作是,每月22天都有不同基金在定期定額扣款,所以不會再加碼,但是ETF方面,每當台股大盤當日下跌300點時,就進場加碼市值型ETF。

或許投資人會疑惑,為何基金不做逢低加碼?因為主動型基金與大盤之間並不是有直接對應的關係,你很難因為大盤跌了多少來精準估算某一檔科技基金淨值會跌多少,況且一個月有22天都在定期定額了,就分散風險角度,已是足夠。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僅示意/ 內容僅供參考,投資請謹慎為上)

文章出處:《Money錢》2025年2月號

下載「錢雜誌App」隨時隨地掌握財經脈動

 

觀看更多內容,歡迎訂閱Money錢》雜誌

加入《Money錢》雜誌官方line@財經資訊不漏接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