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節稅神器」的 KY 股近期連續爆雷,讓投資人大為驚慌,難道 KY 股風險真的大到不能投資嗎? KY 股和 DR 股有什麼差異?想投資 KY 股,又要怎樣避免踩雷呢?
KY 股就是地雷股?先認識 KY 股是什麼
最近不少 KY 股接連出事,例如:康友-KY、淘帝-KY⋯⋯ 等。難道 KY 股風險真的大到不能投資嗎?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 KY 股。KY 就是英屬開曼群島(The Cayman Islands, 又名 Kyman),KY 即是取其前兩個字母作為簡稱。股名後方加上 KY 的個股,統稱 KY 股,早期 KY 是放在股名前面,2012 年時曾改為「F- 股名」,最終才又改為「股名-KY」。
有這樣的機制主要是為了跟一般股票做出區別,也就是設籍於境內或境外的不同,F 股中的「F」其實就是外國發行人(Foreign issuer)的意思。相信多數人都對 F 股還有印象,例如 F- 康友、F- 鮮活果汁、F- 亞德客、F- 美食⋯⋯等。
KY 股如節稅神器 領股利不必課稅
雖然 KY 股跟 DR 股都算是海外企業,公司都設立在境外,但 DR 股在國外已經上市櫃,在台灣只是發行一個存託憑證讓投資人方便購買,而 KY 股的企業則是在國外註冊、來台上市,也可以解讀為境外公司回台掛牌上市。
KY 股所設籍的開曼群島俗稱避稅天堂,早期在該地設籍的大多是中國企業,後來不少台灣企業為了避稅或是籌資、衝刺營運目標,而選擇此種方式上市。不過,就風險而言,DR 股其實遠比 KY 股來得高多了。
舉例來說,85 度 C、也就是美食-KY(2723), 近年來重心轉戰中國市場,為了與一線咖啡品牌星巴克做出區隔,將品牌特色從外帶咖啡轉為烘培麵包蛋糕,馬上在中國打出名號。目前 85 度 C 在中國約有 600 家門市,未來開拓重心除了中國大陸外還有美國,尤其目前美國分店可謂是金雞母,據悉單店單日業績可達 3 萬美元,直接賺贏台灣 10 家店、中國 5 家店的業績。該集團也非常有遠見,2003 年在台灣開出第一家 85 度 C 之後,不到 3 年就在全台灣開設了 300 家分店,並在隔年於開曼群島註冊設籍,又將股權加以重組,在 2010 年以 KY 股上市,而這樣的做法也讓不少大股東避掉了許多應該繳的稅,甚至因為設籍在低稅的開曼群島,至少避掉了上億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後來有不少台資企業進軍中國或海外時,都是依循這樣的上市櫃模式來節稅,這種模式被許多人稱為「鮭魚返鄉」,而投資 KY 股的股民也有好處,那就是領到股利時不用被課稅。不過前幾年頂新集團爆發黑心油事件,連帶影響康師傅-DR 股價,也讓股民對境外公司存有疑慮。
從 3 點判斷 KY 股風險 避免踩到地雷股
回歸主題,KY 股到底能不能投資呢? KY 股的通病是財報不透明,因為公司和工廠多半都在國外,無法實地去考查,萬一財報造假,投資人也很難得知。但如果是在台灣擁有據點或門市的話,消費者多半會較有信賴感,例如醫美龍頭麗豐-KY(4137),旗下有為數眾多的克麗緹娜 SPA 館,母公司全豐盛集團在台北信義區甚至還有一間克緹大樓,營運狀況較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