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抗通膨,退休族該買多少股票?全球低利環境下,只要一公式 算出合適比重!

2021-03-29 17:20

更新:2021-03-30 10:13

4346

【我們想讓你知道】

一般人在屆齡退休之時,究竟還該不該碰波動高的股票呢?根據「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發現,為了對抗通膨,退休後繼續持有股票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但究竟該持有多少比例的股票就是一門學問了。同時在全球低利率的環境下,不該因為股票上漲機會大就只持有股票,在金融市場中有著各式各樣的金融商品,應做好適當的資產配置,才能有效對抗通膨。

文 / 林奇芬

 

退休族就不該買股票?

持股比例跟年齡大有相關

一般人認為退休族不該買股票,因為股價波動風險太高。但是在全球低利率環境下,定存、債券收益持續縮水,退休族反而應該買些股票,才能對抗通膨壓力。問題是,該買多少股票才適合呢?答案是:100減去你的年齡。

從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富邦投信2020年所做的「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發現,台灣民眾投資理財行為與其他國家大不相同,越年輕股票投資比重越低,越高齡股票投資比重反而越高。據調查,65歲以上高齡族以股票為主要投資工具的比重高達60%,55∼65歲為54%、45∼54歲為48%、35∼44歲為38%,25∼34歲為39%。

 

年輕人、高齡族持股比重大不同

全球低利環境更要調整

根據投資理論,一般建議用100減去年齡,來推算適合的股票投資比重。若是30歲年輕人,股票比重可達70%,若是70歲退休族,比重應降為30%。從以上原則來看,台灣投資人的行為完全相反,年輕人太保守,高齡族又太積極。

當然,投資理論只是參考,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回到個人身上,還有更多不同的考量。包括資金可放長期還是短期,個人風險承受度、投資理財經驗、智識、能力等。

從目前全球低利率環境以及長壽化的角度來看,我認為股票比重可以比參考值高一些,例如70歲退休族的股票比重可以拉高到35%∼40%。另外,若投資人屬於經驗豐富,或是對市場風險有較大掌握者,可再適度提高比重。不過整體而言,台灣退休族股票比重達60%確實有些偏高。

尤其現在全球股市已有過熱現象,美股持續創歷史新高,台股也突破15,000點,許多原來都不買股票的人,紛紛進場買股票,更讓人心驚膽跳。此時退休族更應該戒慎恐懼,而不是積極加碼。

除了股票、定存、儲蓄險

要有更多選擇做資產配置

另外,退休族喜歡的固定收益產品,也越來越多元化,不須將資金僅放在定存或儲蓄險上。投資人熟悉的高收益債券基金、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高評等債券基金等,最好分散持有,可以提高收益、降低風險。另外,還有房地產基金或REITs(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特別股基金、可轉換債券基金等。此外,組合基金、多元資產配置基金,也是風險相對較低的產品,退休族也可以留意。

 

更多買賣心法,好文推薦你:

 

本文 出於 Money 錢 161 期 授權轉載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William)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