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耗材績優廠 太醫 (4126) : 取得 DMV 亞洲第一張歐盟 CE MDR認證,新廠產能可達 36 億元,比照 2023 年公司約 24 億的營收,太醫還有 50% 的成長空間

2024-02-05 08:47

更新:2024-02-05 08:47

1,231

走出疫情風暴,股價達近 5 年新高

       太醫(4126) 是專欄的老朋友了,第一次寫的時候是 2020/01/09,當時價格為 73.3 元,後續有追蹤了 4 次,股價也都在 70 元上下徘徊,2020~2021 年疫情嚴峻時期,雖然 主力產品 密閉式抽痰管 訂單暴增,但其它非呼吸類產品營收大幅下滑,加上匯率、船運、缺工問題影響,使得公司營運表現相當黯淡,股價一度觸及 64 元,但相比其它股票已經相當抗跌。

     走出疫情風暴,一般醫院門診需求增加,大宗醫療耗材已回溫,太醫多數客戶從去年下半年起拉貨轉趨積極,今年前三季各地市場都有不錯的成長表現,台灣、日本、拉美、德國、歐洲市場都維持雙位數增長,其中歐洲業績年增 80%居冠,台灣成長12%、日本25%、拉美42%、德20%,公司股價也叩關近 5 年最高的 86 元,加上期間累計的 4 次現金股利 17.9 元 (5+4.2+4.5+4.2 ),累積報酬約 40%。

 

全球醫材市場 複合年成長率 6.7%

     經過 2 年的全球 COVID-19 疫情衝擊,隨著疫苗施打普及率高,終在今年全球宣布解除緊急狀態,全球恢復正常生活型態,醫材產業逐步回歸基本需求帶動市場成長,各企業亦持續布局疫後醫療市場商機。

     根據工研院 IEK Consulting 報告,全球醫療器材市場規模在去年達 4833 億美元,預期將以年複合成長率 6.7% 的成長速度,至 2025 年達到 5897 億美元。

      醫材產業長期成長主要驅動因素為高齡化社會人口結構,各國藉由推行各項產業政策促進先進醫療的發展,醫材廠商也藉由收購合作持續導入創新科技,為產品加值以提升醫病效率,積極朝向高階產品精準化、在宅醫療解決方案,以及醫療器材智慧化等方向佈局,以因應未來醫材應用場域去中心化與醫療服務個人化的趨勢。


 

太醫 (TW-4126)

全球第 2 大密閉抽痰管廠

      公司成立於 1977 年 8 月 6 日,總部位於苗栗縣銅鑼鄉,主要從事醫療耗材的研發及製造,另外還有醫療儀表、氣體管路設備與醫建工程等業務,是台灣醫療器材及醫建工程市場領導者。

    太醫 (4126) 在國內醫療耗材平均市佔率為 18~20%,並連續 7 屆獲頒 CSR 排名前 5% 名次,是一間成立 45 年不曾虧錢的績優生技廠。主力產品「密閉式抽痰管」,市佔率在台灣是第一名,全球排名第二名。

 

什麼是密閉式抽痰管 ?

     專供使用呼吸器及氣管插管病人之持續供氧抽痰,抽痰時無需中斷氣體供應,並使痰液不外漏避免醫護人員受到感染,能有效防止院內交叉感染之風險。傳統抽痰管外面沒有一層套子,這樣拔出管子的時候,病人的痰液就會附在管子上,醫護人員就會接觸到。

 

     醫療工程方面有自有品牌 PHASCO,公司有有 700 多種產品規格,能服務的範圍相當廣泛,且以自有品牌與設計代工各半的方式外銷歐、美、日….等 80 多國及地區,

  • 自有品牌 (42%)=> 銷往台灣、大陸、東南亞
  • 代工設計 (58%)=> 銷往歐美、日本等國


 

主要產品

人體的各種廢液的倒流與抽取

     儘管全球人口數量成長趨緩,但持續步向高齡化已是可預見的未來,病患人數與醫療花費隨著高齡化與技術設備進步持續增加,太醫的產品應用都將發生在每個老年人身上。

 

管類產品

     混合型密閉式抽痰套、一次性抽痰管、一次性無菌抽痰包、24小時密閉式抽痰管、氣切型密閉式抽痰套、72 小時密閉式抽痰管、PVC 胸腔引流管、矽質胸管引流管、帶針胸管、一次性 PVC胃管、矽質胃管、營養輸液管、輸尿管導管、一次性 PVC 尿管、矽質雙叉導尿管、一次性肛管、小兒鎮靜肛管胃灌洗管、外科引流連接管、氧氣連接管、高壓延長管、輸液延長管、高流速沖洗套、骨科高流速沖洗套、高流速沖洗抽吸套、泌尿外科術中沖洗套、泌尿外科術後沖洗套。

 

傷口引流類

     可折式引流管穿刺針、迷你真空傷口引流套、真空傷口引流球、真空傷口引流套、真空傷口引流罐、矽質傷口邊羅式引流管、矽質傷口引流圓管、引流管穿刺針。

 

袋類產品

      質留置型糞便收集管袋組、小兒集尿袋、小腿尿袋 (舒服型)、小腿尿袋 (一般型)、蓄尿袋、精密尿量筒、精密尿袋、四腔式精密尿袋、N.G.引流袋、腎臟造口引流袋、灌腸袋、泌尿外科術後沖洗引流袋、腹膜透析引流袋、機械式餵食袋、重力式餵食袋、餵食筒、一次性輸液加壓袋、重覆式輸液加壓袋、單次間歇導尿袋組。

 

醫療氣體類

     醫用氣體工程部份,則是經政府許可之合格工廠生產,依美國防火協會(NFPA)規範醫用中央氣體系統工程產品之標準生產、製造及安裝,所製造之產品經臨床使用經驗及研發改良,以精良的設備及優異的生產技術,其品質已與先進國家達同樣水準。

 

 


 

營收結構

抽痰管、尿袋、傷口引流

      公司主要營收產品為管類產品,佔營收比重約 26%,其次為 密閉是抽痰管的 20%,全球市佔第二,占比約為 10%~15%,在德國與日本市場市佔率更高達 50% ; 第三大產品為傷口引流,佔比 14%,其餘為 袋類 9% 與 客製化套類 9%。

 

 


 

哪裡生產

台灣為主

     太醫有兩個廠房,都在苗栗,舊廠則在 2019、2021 分別以 3.2 億 與 4.18 億元出售,目前已經度過了遷移廠房的過渡期,Q3 起產能已經回覆到 遷廠前的水平。

 

 

取得 DMV 亞洲第一張歐盟 CE MDR認證,新廠產能可達 36 億元

     太醫於 2021 年取得DMV亞洲第一張、也是全球頒發第二張歐盟CE MDR認證,為產品生產工廠取得領先業界的品質證照。

      而太醫目前的主力廠房為坐落於銅鑼科學園區內的銅科新廠,新廠規模為原有四間廠房的兩倍大、自動倉儲與宿舍則為原有的三倍大,產能雙倍成長概估可達新台幣 36 億元,比照 2023 年公司約 24 億的營收,太醫還有 50% 的成長空間,無須擔憂產能不足的情況。

 


 

賣到哪裡

日本為主,台灣次之

     2023Q3~ 營收比重顯示,日本 27.5%、台灣 16.6%、中國 11.2%、其他亞洲 11.0%、北美 9.2%、德國 4.4%、其他歐洲 12.8%、中東/其它 4.3%。

     全球最大的醫療耗材市場應該是美國與西歐,顯然太醫的主要佈局是亞洲市場,但受惠於這波疫情,歐美對太醫的產品需求大增,能見度增加不少。

 

沒有大客戶,客群分散度高

     根據太醫的年報顯示,客戶中沒有任何一家營收超過 10%,表示太醫的客戶集中度不高,這是好事情,畢竟過度依賴風險很高。太醫的客戶有:  臺大醫院、振興醫院、馬偕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等...

 

請登入以查看完整文章

閱讀VIP文章請先登入理財寶會員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