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 (9921) 怎麼了? 下跌原因解析、企業競爭力&風險、未來展望、阿勳觀點
2024-11-19 13:09
更新:2024-11-19 13:09

過去阿勳長期關注的股票 — 巨大(9921) ,近期遭遇 3~4 成的股價下跌 ( 240 元→150 元),引起不少股友恐慌,紛紛詢問公司到底怎麼了? 今天文章就重點式的解析其營運下滑的原因,以及分析這間公司的優勢與危機。
P.s 以後會即時多做這類型文章,條列式的回答大家常見的疑慮,特別針對大家關注的跌深股。 (由於這類型文章都是當天寫當天發,所以沒有時間預錄語音,請大家見諒)
- 巨大是一間怎樣的公司?
- 巨大股價下跌的原因?
- 巨大的優勢有哪些?
- 巨大的企業風險有哪些?
- 巨大的營運展望
- 阿勳觀點
巨大(9921)是一間怎樣的公司?
巨大集團(Giant Group)成立於1972年,是一家總部位於臺中市的跨國自行車製造商。 旗下擁有知名品牌「捷安特」(GIANT),產品涵蓋公路車、登山車、電動自行車等多元系列。 集團在全球多地設有製造工廠和銷售據點,產品行銷超過 80 個國家,擁有逾 10,000 家零售商。
主要業務 : 自有品牌 70%,代工製造30%
在營運模式上採取自有品牌與代工製造(OEM/ODM)並行的策略,集團自有品牌的營收占比約為70%,代工製造占比約為30%。
- 自行車製造與銷售:巨大集團專注於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自行車產品,包括競賽、公路、城市、登山及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等。
- 自有品牌經營:包括專注於競賽與運動市場的「GIANT」、女性專屬的「Liv」、城市休閒通勤的「momentum」以及高端零組件品牌「CADEX」,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 OEM/ODM代工業務:除了自有品牌,巨大集團也從事OEM(原廠委託製造)和ODM(原廠設計製造)業務,為其他知名品牌生產自行車產品。
- 零組件研發與製造:集團積極投入自行車相關零組件的研發與製造,提供高品質的零配件。
市場定位 : 全球前 3 大自行車品牌
巨大在全球自行車市場中占有領先地位,旗下品牌「捷安特」(GIANT)在多個市場表現出色。 在台灣,巨大市佔率約為30%,位居第一。 在中國大陸市場,捷安特同樣是領導品牌。 此外,巨大在歐洲和北美市場也名列前三,顯示其在全球市場的強勢地位。
巨大(9921) 股價下跌的原因?
1. 經濟低迷
歐美市場庫存持續下降,但全球經濟面臨通膨、升息等挑戰,消費者購買力下降,對自行車等非必需品的需求減弱,進一步影響經銷商及代工客戶下單仍保守,銷售復甦緩慢,影響營收成長。
2. 疫情紅利消退,庫存過剩
在COVID-19疫情期間,為保持社交距離,許多人選擇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導致需求激增。然而,隨著疫情趨緩,這種需求逐漸回落,市場回歸正常水平。
不過疫情期間,廠商為滿足高需求,大量生產並積極備貨。但隨著需求下降,市場出現庫存過剩問題,特別是在中低階車型方面,庫存去化速度緩慢,影響整體市場表現。
3. 提列存貨跌價損失
公司因市場需求疲軟,提列存貨跌價損失,對獲利造成進一步負面影響。
4. 匯兌利益減少
由於新台幣貶值趨緩,因此匯兌利益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進一步影響獲利表現。
5. 獲利表現不如預期
原先機構法人看好自行車市場的基本面最壞情況已過,預計 2024 年將逐步復甦。如今由於高階車款需求不如預期,使得巨大獲利下滑近 3 成,市場將不再只關注眼前的下半年,反而開始將目光鎖定 2025 年的產業循環復甦。
巨大(9921) 的優勢
1. 全球化佈局
巨大集團在全球設有 9 座製造廠和多個銷售據點,產品行銷超過 80 個國家,擁有逾 10,000 家零售商,展現其全球市場佈局。
2. 多品牌策略
集團旗下擁有多個品牌,包括專注於競賽與運動市場的「GIANT」、女性專屬的「Liv」、城市休閒通勤的「momentum」以及高端零組件品牌「CADEX」,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3. 技術創新與研發能力
腳踏車就是兩個輪子、一根鏈條?NO!巨大的技術含金量很高,例如 TCR 碳纖車榮獲環法大賽冠軍,並在英國榮獲「年度風雲車」稱號,顯示其在技術創新上的領先地位。
4. 垂直整合生產模式
從設計、研發、到生產全包,還能自己操控供應鏈和成本結構,這在自行車業界就是「一條龍模式」。別家可能只管銷售、或者只專精零件代工,但巨大是「全包吃下」,這叫做「成本控制護城河」,而且還保證產品品質穩穩的。
5. 品牌價值與市場認可
巨大集團自有品牌「捷安特」(GIANT)在全球市場享有高知名度與美譽度,捷安特(GIANT)這個牌子,可以說是「腳踏車中的LV」,尤其是高階公路車跟登山車市場,基本上就是一面旗幟。為什麼?因為它不只是「賣車」,它賣的是「騎上去那種專業感」。
而且它還有專屬女性的 Liv 品牌,市場分眾策略直接打中「車粉+潛在愛好者」。這種品牌價值,才是真正的「企業護城河」。
巨大 (9921) 的企業風險
1. 需求斷層的危機
巨大雖然是自行車市場的三大巨頭,但老實說,這市場的「疫情紅利」已經過去了。疫情期間,大家都瘋狂買腳踏車,市場需求爆棚,但現在呢?後疫情時代的真相:買過的人不會再買了,市場逐漸飽和,尤其是中低階車款滯銷嚴重,這直接壓垮了巨大在歐美的庫存調整速度→ 這就是所謂的「需求週期風險」。
- 疫情後的高基期效應:曾經的爆買潮創下了市場高峰,但現在的銷量卻難以回到那樣的輝煌,尤其是歐美市場。
- 低需求對收入影響:中低階車型需求疲弱,去化速度緩慢,直接拉低公司的整體營收。
2. 庫存調整壓力
自行車不像電商商品,庫存賣不掉還能打折促銷。巨大的中低階車庫存量卡在經銷商手裡,這可不是一天兩天能消化完的。產品滯銷會導致存貨跌價損失,尤其對毛利率的侵蝕是肉眼可見的。
- 庫存積壓成隱形炸彈:經銷商庫存水位過高,尤其是中低階車款,庫存跌價損失會直接拖累公司的毛利率。
- 去化速度緩慢:即便高階車和電動自行車市場還有潛力,但龐大的中低階庫存問題會長期壓住資本周轉能力。
3. 競爭者步步進逼
- 美利達(Merida):國內最大對手,主打中高階市場,品牌力緊追在後。
- 歐美本土品牌:像Trek、Specialized等,也有強勁的忠實客群。
- 中國品牌崛起:像捷安特的代工單會被小米、飛鴿這類品牌分走,這可是「代工業務風險」。
4. 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
- 匯率波動風險:巨大的收入高度依賴歐美市場,匯率波動(美元和歐元)會直接影響其營收表現。
- 地緣政治與貿易摩擦:全球經濟環境不穩定,關稅政策或物流中斷,可能大幅提高經營成本。
5. 技術與趨勢的轉變
- 電動自行車(E-Bike)衝擊:電動自行車雖然是巨大布局的重要領域,但相較於傳統腳踏車,其競爭者更多,技術門檻也不同。
6. 原物料成本波動
- 自行車的原物料為鋁、碳纖維等原材料,當價格波動時,會直接侵蝕毛利率。
7. 匯率波動
- 巨大靠全球化吃飯,但國際市場靠的是「美元」、「歐元」這些硬通貨,匯率波動會直接影響營收表現。匯率不穩的時候,帳面上看起來賺得少,甚至會出現匯兌損失。
8. 過度依賴歐美市場
- 巨大有超過 6 成營收來自歐美市場,當地經濟一不景氣,消費力下降,巨大直接中招。
巨大(9921) 的未來展望如何?
1. 自行車市場未來仍有 4% 的產業複合成長
根據市場研究報告,全球自行車市場在2024年的規模預計達到 561.6 億美元,並預計在 2029 年增長至 690 億美元,期間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 4.20%。總體而言,未來十年,全球自行車產業將在健康、環保、科技創新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持續穩定成長。
2. E-Bike(電動自行車)的藍海市場
全球人越來越懶,但越來越愛「環保+科技」的代步工具。E-Bike就是這個時代的解答,巨大早已搶先卡位,尤其在歐洲和北美市場。E-Bike市場每年增速接近 10%,巨大未來五年內,電動車營收占比可能飆到 50%,直接成為「電動自行車霸主」。
3. 庫存問題已解決,等待產業需求再起
歐美市場的腳踏車庫存已在 2024Q3 去化完成,當庫存問題一解,僅需等待需求再起,經銷商就會開始下新單。市場預計營收有望自 2025 年第二季末起逐步增長。
4. 室內運動市場的潛力
疫情改變了消費習慣,室內騎行設備需求暴增,尤其是那些愛數據、愛科技的車迷。巨大推出室內騎行產品,加上APP同步數據,甚至可以虛擬參與環法賽道,這種玩法直接圈粉運動科技迷。
阿勳總結
1. 短痛,但不至於傷筋動骨
股價從 240 元下滑到 150 元,股價創了疫情以來的新低,看似很狼狽,其實背後有原因也有解答。疫情紅利消退、高庫存壓力、匯兌損失,短期都壓住了公司的營運鰾線。但價值投資需要看的是 長期故事,巨大依然在全球自行車市場握有話語權,競爭力沒打折,只是遭遇了「成長陣痛」。
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公會理事長 吳盈進 表示,全球市場的自行車庫存去化已接近尾聲,產業景氣正逐步回升。隨著 2026 年度新車款訂單的回流,預計自 2025Q2 末起,自行車產業鏈的營收將重回「月月增、季季增」的榮景。
2. 護城河還在,未來機會在電動自行車、高階車款、新興市場
巨大的品牌就是它的護城河,全球前 3 的市場地位,電動自行車(E-Bike)領域的先發優勢,再加上垂直整合模式,不容易被輕易取代。
當前自行車庫存問題已經在 2024 年去化完成,展望未來,有三大成長引擎:
- E-Bike市場:這是自行車市場的「電動化大潮」,需求增速穩定,巨大未來的營收占比將從30%提升至50%,大幅優化整體毛利結構。
- 高階市場需求:高階車型的品牌溢價優勢仍在,尤其是公路車和登山車,將持續為巨大貢獻穩定現金流。
- 新興市場拓展:東南亞、拉丁美洲等消費升級地區正成為新機遇,巨大有望在這些市場擴大影響力。
3. 安全邊際 + 資金分批
價值投資就是買「便宜的好公司」,而不是跟著情緒跑進跑出。巨大的競爭力沒變,市場情緒反而給了我們一個「打折價」,但也要小心挨刀子。
- 分批進場策略:分成 3-5 次進場。採用 逐季 或 安全邊際增加 1~2 成的方式加碼。
- 不要急著抄底:股價暴跌時不要急著進場,當前成交量仍然很大,要等成交量低迷後,再觀察。
P.s 我手上有快 300 萬部位,你們不孤單,有我幫大家墊背~
文章相關標籤
股人阿勳 股人志在分享「選股策略」與「投資觀念」給一般投資人 建造一套系統,協助投資人了解投資邏輯,也能輕鬆做資料整理,找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並付諸行動有紀律的實現交易。 ★我的粉絲專頁:http://cmy.tw/006Yrx ★我的社團連結:http://cmy.tw/005tmY
- 冷門績優水處理 鉅邁 (8435) : 專醫「水」的疑難雜症
- 什麼是 RISC-V?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都用它,中國靠它逃過美國防堵
- 貨櫃三雄穩賺?川普紅線開鍘中國船舶,全球航運市場進入超風暴!
- 查看更多文章
最新文章
- 『存股不離可轉債』軟體創新高可轉債排行統計與心得分享-2025-04-29
anhour ago
- 股市火力旺🔥4/29交投火爆【VIP】#盤後,市場趨勢+動態解析
2hours ago
- 4/29 盤後回顧|超簡單期貨策略,當沖採「休息」策略,波段操作以震盪整理趨勢未明思考
3hours ago
- AI全面引爆!Alphabet強勢出擊,未來展望這樣看
3hours ago
- 【籌碼必看】外資已狂賣9千億,「這2大族群」卻逆勢爆買! #籌碼佈局關鍵全解析
3hours ago
股人志在分享「選股策略」與「投資觀念」給一般投資人 建造一套系統,協助投資人了解投資邏輯,也能輕鬆做資料整理,找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並付諸行動有紀律的實現交易。 ★我的粉絲專頁:http://cmy.tw/006Yrx ★我的社團連結:http://cmy.tw/005tmY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