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會回到 4000 元以上嗎?前股王 大立光 (3008) 未來的機會在哪?

2025-03-19 09:39

更新:2025-03-19 09:39

61

 

從巔峰到低潮,再見光明?大立光的復甦之戰

       2019/7 第一次提及 大立光,當時股價為 3700 元,然而 2020 至 2022 年,受到智慧手機市場成長趨緩的影響。隨著市場趨勢轉向多鏡頭配置,單顆鏡頭的 ASP(平均單價)下滑,使大立光的營收與毛利率受到壓力。同時,中國光學廠商如舜宇光學、玉晶光等技術提升,削弱了大立光的市場主導地位,競爭加劇。此外,COVID-19 疫情對供應鏈造成干擾,加上中國封控政策影響生產與客戶端需求,導致大立光的出貨量與獲利能力雙雙受壓抑,使股價一路修正至最低 1600 元。

      然而,2023 年後,全球手機市場在歷經低迷後開始復甦,旗艦機型對高階鏡頭的需求增加,推升 ASP 回升。特別是 AI 手機與 AR/VR 技術發展,使得高階光學鏡頭需求增長,進一步帶動業績改善。此外,部分中國品牌客戶回補訂單,也讓公司營收回升。隨著光學產業競爭趨勢轉向高階鏡頭規格,大立光透過技術升級與新產品布局逐步恢復市場競爭力,股價因此緩步回升至 2800 元。

大立光未來的機會點在哪?AI 時代的鏡頭

      手機市場雖然成熟,但影像仍是最關鍵的差異化競爭點,尤其旗艦機型對高階鏡頭需求持續成長。隨著 1 吋大底感測器、潛望式長焦鏡頭、8P 鏡頭、折疊手機影像技術等逐步普及,這類高規格產品有助於提升 ASP(平均單價),帶動大立光毛利回升。

       此外,AI 技術正改變手機拍攝體驗,例如即時 HDR、AI 影像強化、動態追焦等功能,對鏡頭的光學素質與感測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蘋果、三星等品牌若進一步強化 AI 攝影,大立光的高階鏡頭產品將受益,進一步穩固其技術領先優勢。

      同時,除了手機市場,AR/VR 裝置(如 Apple Vision Pro)對光學技術需求提升,尤其是高精度鏡頭與感測鏡頭,可能為大立光提供新的成長動能。此外,車載光學(如自駕車鏡頭、夜視攝像系統)也可能成為未來潛力市場。

 

股價有機會回到 4000 元以上嗎?

      短期來看,大立光股價已從 2022 年的低點反彈,但目前仍在 2500~3000 元區間震盪。要回到 4000 元以上,關鍵在於 營收與獲利是否能大幅回升。

      目前大立光的毛利率仍在 50% 附近,與過去高峰(60% 以上)相比仍有距離。如果高階鏡頭 ASP 回升、產能利用率提升,那麼獲利能力可能重返過去水準,這將是推動股價回升的關鍵,但短期內仍需要觀察手機市場景氣變化與新技術的實際貢獻。

 


 

大立光 (3008)

全球手機鏡頭龍頭

      大立光成立於 1987 年,主要生產光學鏡頭及鏡片,應用於掃瞄器、相機、多功能事務機、液晶投影機、數位相機、手機鏡頭、背投電視、DVD讀取頭、光學滑鼠等。公司為國內生產光學鏡頭及鏡片之領導廠商。

     1991年,公司量產出非球面塑膠鏡片,已成為全球主要的塑膠非球面鏡片生產商。2002年,手機開始加入照相功能,塑膠鏡片具成本優勢,超越玻璃鏡片,成為光學鏡頭市場明星商品。

     目前公司為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廠,市佔率約佔30%。客戶囊括 Apple、三星等一線國際手機廠以及中國本土品牌手機廠。

 


 

主要產品

光學鏡頭模組

    公司主要業務業為各式光學鏡頭模組、與光電零組件等產品之研究開發,產品包括智慧型手機鏡頭、3D結構光鏡頭、ToF、屏下光學指紋、空拍機鏡頭、平板電腦鏡頭、IP 相機鏡頭、智慧型電視鏡頭、AR/VR 鏡頭、IoT 鏡頭、穿戴式裝置鏡頭、虹膜辨識鏡頭、醫療儀器用鏡頭、汽車鏡頭、鏡片等光電零組件之設計、製造與加工。

      由於手機廠對成本的考量,採購仍以塑膠鏡片為主,此外,手機鏡頭往高畫素發展,使用的鏡片數也逐漸增多,5M畫素鏡頭鏡片數約為4~5片,8M畫素以上需要5片,10M以上則有5或6片式結構,在片數增加且薄度要求下,生產難度也增加,良率也相對低,但公司自動化程度高,在多片數的鏡頭上,較其他競爭對手擁有較佳的競爭優勢。

     千萬畫素以上開始推出雙鏡頭設計,雙鏡頭的技術原理,是把多顆小相機合併在一起變成一顆大鏡頭的技術,屬於陣列相機(Array Camera),可以提高畫素與畫質,但手機厚度不會增加,雙鏡頭對鏡片需求將倍增。

 

音圈馬達(VCM)

     搭載音圈馬達(VCM)仍是自動對焦的主流裝置,VCM 主要搭載於300萬畫素規格以上的照相手機,用於手機鏡頭的自動對焦(AF),VCM 不須要齒輪傳動,藉由平衡馬達以及彈簧的彈力來達成變焦之目的,鏡頭在進行變焦時,可以達到安靜與迅速變焦,且優點是體積小以及成本低廉,但 VCM 業務大多為日系廠商所把持,而公司仍是以外購零組件,再行組裝成 VCM 模組,由於現階段 VCM 產業仍是以人工組裝為主,而公司已積極開發全自動生產製程,切入自製 VCM。

 

布局醫療型新事業

      包括隱形眼鏡和膠囊式醫療內視鏡,其中隱形眼鏡產品以轉投資星歐光學方式投入生產,初期以日拋型為主,並以代工、品牌兩個模式進行。膠囊式醫療內視鏡方面,已通過歐盟的認證,歐洲區已有保險公司嘗試導入醫生試用,並獲准開賣,並推出矽水膠新產品。


 

營收結構

1000 萬畫素佔 70~90%

     2024 年,鏡頭畫素出貨比重:2000 萬畫素以上佔 20~30%、1000萬畫素 50~60%、800萬畫素約 0~10%,其他約佔 10-20%。產品應用比重以手機佔 90% 最高,其次為筆電及平板。


營運產生據點

台中與中國

     公司在台中擁有 5 座工廠,另外在中國大陸東莞大根有設工廠。台中廠方面,除了生產塑膠鏡頭外,還規劃VCM(音圈馬達)及非球面模造玻璃鏡頭等產線,以及切入VCM結合鏡頭、車用鏡頭(G+P)、AR/VR等產品。

 


銷售地區

亞洲佔比 95%

    2023 年按銷售區域比重:亞洲佔 95%,其餘為歐美市場。

 

 


 

請登入以查看完整文章

閱讀VIP文章請先登入理財寶會員

文章相關標籤

股人志在分享「選股策略」與「投資觀念」給一般投資人 建造一套系統,協助投資人了解投資邏輯,也能輕鬆做資料整理,找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並付諸行動有紀律的實現交易。 ★我的粉絲專頁:http://cmy.tw/006Yrx ★我的社團連結:http://cmy.tw/005tmY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