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研究報告】晶碩(6491)新產品一波波上市,2024年獲利大爆發!
2024-03-14 18:27
更新:2024-03-14 18:27

公司簡介
晶碩(6491)為台灣的隱形眼鏡製造商,主要業務模式分為代工生產及自有品牌銷售兩大主軸,在產品銷售方面,公司隱形眼鏡產品主要分為兩大規格,水膠與矽水膠隱形眼鏡,晶碩的水膠隱形眼鏡產品營收比重超過9成,但公司正在積極拓展高毛利的矽水膠隱形眼鏡業務,相關產品營收佔比正在逐年提升。公司主要客戶分布在台灣、日本、中國、歐美等地,其中以中國及日本市場營收貢獻最為顯著,兩地營收貢獻佔比各佔40%。
無懼逆風,2023年成長表現優於預期
進入第四季銷售旺季,中國雙11購物節大單仍為晶碩挹注強勁的成長動能,受到(1) 雙11急單湧入、(2) 高毛利的矽水膠產品在歐洲上市兩大動能帶動,晶碩2023 Q4營收躍升至20.4億元,季成長高達21.5%,年成長幅度也來到14.7%,季、年雙增表現遠優於市場預期,同時顯示晶碩營運正在快速重返成長軌道!
獲利表現方面,由於急單以及矽水膠產品擁有較高毛利率,因此晶碩整體產品組合得到顯著優化,公司2023 Q4毛利率上升至57.8%,季增4.2個百分點,年增更是高達5.7個百分點。
在營收放量、產品組合毛利率提升帶動下,晶碩2023 Q4營業利益率跳升至34.3%,與2023 Q3相比,巨幅提升將近10個百分點,稅後純益更是大幅躍升至5.74億元,季增51.8%,年增37%,單季EPS 暴增至7.91元。
晶碩主要題材&成長動能
- 2024年前兩月營收超越市場預期
- 矽水膠陸續在日本、台灣、中國取證
- 自有銷售據點晶澈加速展店,自有品牌銷售佔比提升。
2024年前兩月營收超越市場預期
消費力道復甦為晶碩2024年營運主要動能,晶碩2024年前兩個月累計營收來到11.3億元,年成長幅度達到20.3%,整體表現超越市場預期,晶碩重返成長軌道的速度與力度都超越了市場的想像,也讓我們與市場對於晶碩2024年的復甦更加充滿信心。
晶碩上半年最大營運亮點在於中國618購物節的拉貨潮,過去市場會在購物節前2-3個月開始進行拉貨,若以618檔期來推估,看好晶碩3、4月營收將再次出現大幅成長,後續營運表現值得期待。
晶澈加速展店,自有品牌銷售佔比提升
晶碩積極跨入自有品牌銷售,並以晶澈做為主要銷售據點,目前晶澈分佈範圍廣,在台北多處的捷運站都可以看到晶澈的店面,截至2023年底,晶澈在台灣有85間直營門市,公司計畫繼續拓展店數,預計在2024年底晶澈的門市數量將會突破100大關。
晶碩成立自有品牌,顯著優化產品毛利率,目前公司自有品牌產品的毛利率上看8成,明顯優於公司目前毛利率,公司現有產品組合平均毛利率介於50-60%之間,隨晶澈大幅展店,拉升自有品牌營收貢獻,市場看好晶碩的自有品牌美妝產品營收佔比將從2023年的3%提升至5%,晶碩的獲利結構將再次出現改變。
高毛利產品矽水膠陸續取證,營收、獲利雙雙成長!
目前市面上有將近7成的隱形眼鏡都採用矽水膠材質,晶碩為搶佔矽水膠龐大市場,也正在積極取得各地的醫材銷售認證,公司的日拋矽水膠產品已經在2023 Q4年於歐洲上市,日本、台灣、中國的取證及上市時間則分別落在2024 Q2、2024下半年、2025年。
歐美市場的矽水膠隱形眼鏡滲透率已經逼近7成,與之相比,亞洲地區目前滲透率僅有4成,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預計晶碩產品成功在亞洲地區上市後,將會為公司帶來大量營收貢獻,而且觀察目前預估的上市時間表,晶碩幾乎是每半年就會取得一個新地區的上市許可,也意味著晶碩接下來將會隨著矽水膠產品陸續上市,迎接一波又一波的營收成長動能。
技術面分析:股價急漲,多方勢力突破盤整區表態!
晶碩今(14)日股價大漲8.4%,強勢突破盤整區,公司股價成功突破,短均線呈現多頭排列,多方勢頭強勁,晶碩技術面走勢犀利。
籌碼面分析:投信重新站回買方,攜手外資加強買超力道
觀察到晶碩近一日法人買賣超,投信重新站回買方,外資則繼續站在買方,並再次加大買超力道,外資今日買超張數1195張,買超金額高達5.2億元。
結論與建議
隨全球消費力道逐漸復甦,隱形眼鏡市場成長態勢明確,整體產業前景看好,CMoney研究團隊看好晶碩在水膠產品市場地位,並看好矽水膠產品將為公司2024年的營運成長添加催化劑,在矽水膠產品、銷售據點擴張等成長動能強勁帶動下,CMoney研究團隊預估晶碩2024年營收為77.5億元,年成長14.1%,EPS將上升至27.3元。
參照2024年3月14日收盤價444元計算,晶碩目前本益比僅為16倍,晶碩過往本益比區間介於13到40倍之間,考量晶碩整體獲利表現與2023年相比迎來爆發式成長,公司本益比仍有很大上升空間,CMoney研究團隊看好晶碩本益比朝向20倍靠攏。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李浩平 想要從基本面研究找到公司及產業未來趨勢,並嘗試著從每次經驗學習,找到更好的投資方向
- 【法說重點整理】台積電(2330)Q3財測營收低於市場預期,但產能滿至2025年,長期仍是AI投資首選!
- 【法說前瞻】台積電(2330)法說焦點搶先看,重點關注AI、蘋果換機潮!
- 【法說重點整理】大立光(3008)第二季EPS優於預期,手機市況不太樂觀是警訊嗎?
- 查看更多文章
最新文章
- 川普目標核能發電增四倍!相關核能概念股如何布局?
26minutes ago
- 【產業戰隊】0525假日不休息隊長當週盤勢解析
3hours ago
- 🔐 股市駱哥【台股週報】5/26~5/29週策略規劃
10hours ago
- 2025/5/25 尼克萊周末報告
13hours ago
- 【關鍵時事】川普「大而美」法案恐加劇財政赤字?台美股6大影響一次看!
15hours ago
想要從基本面研究找到公司及產業未來趨勢,並嘗試著從每次經驗學習,找到更好的投資方向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