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研究報告】陽明(2609) 紅海情勢加劇 全球運價全面上漲!

2024-01-03 11:51

更新:2024-01-03 12:04

1,818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陽明(2609)

公司簡介:

陽明海運為全球第9大航運商,運力市佔率2.5%,屬於航運三大聯盟的THE其中一員。陽明海運總運能為70.7萬TEU,共計擁有94艘船,2024年無規劃新船下水。公司營運以遠洋航線為主,服務遍及全球五大洲。2023前三季各航線運費營收占比為:歐洲線37%;美洲線33%;亞洲線占18%;其他航線12%。

 

紅海動盪衝擊貿易航道 航運公司被迫繞道

紅海是蘇伊士運河的必經之路,每年大約有全球12%的貿易和30%的貨櫃海運通過此地。但在2023年12月中旬以來,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不斷在紅海區域使用飛彈、無人機等武器對貨船發動攻擊,目的是要求以色列停止對哈瑪斯的攻擊,導致這一關鍵的貿易通道被迫關閉。這些頻繁的攻擊行為迫使全球主要航運公司暫停了這條航線,並促使美國軍方於12月19日發起了「繁榮守護者行動」,號召盟國海軍增強部署以維護紅海的航行安全。然而,這些行動似乎並未使紅海局勢降溫。在上周的12月30和31日,胡塞武裝組織派遣了四艘小艇,在紅海兩次襲擊「馬士基杭州」輪,並試圖登船,美軍隨即回擊,造成該組織10人死亡。在這次衝突之後,胡塞更揚言美軍的行動將帶來嚴重後果,進一步加劇了紅海的危機。為了減少風險,全球許多航運公司目前仍暫停通過紅海區域,包括長榮、陽明和萬海等國內航運公司,他們選擇通過更遠的好望角來作為替代航線。

 

運價持續飆升 SCFI指數來到一年新高

根據海運權威機構Alphaliner資料,至2023年11月底,全球約有4.4%的貨櫃船隊處於閒置狀態。隨著紅海區域航道完全封閉,航運業者被迫改走更遠的好望角路線,增加航程時間和運輸成本,尤其對歐洲和地中海航線的影響更為顯著,而陽明在歐洲地區營收占比接近4成,1Q24的營收表現看好。航成的增加也將降低市場上船舶的閒置率,改善原本需求平淡的第一季,對運價形成有力支撐。截至上周(2023/12/29),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 (SCFI) 已來到一年來新高,達1759.58點,對比前一周再上升40.21%;因紅海危機有較大影響的歐洲線及地中海線運價,也分別來到2,694美元/TEU;3,481美元/TEU,漲幅近80%及70%。而美東與美西航線也分別來到3,559美元/FEU;2,553美元/ FEU,周漲幅則上升19.35%及37.6%。

 

圖片來源:CMoney研究團隊

 

航運運價有望至農曆年前持續跳升 推高1Q24營收

陽明在2023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收來到1079億元,稅後淨利為60.77億元,EPS 1.73元。CMoney研究團隊預估,2023年第四季整體表現將呈現下滑趨勢,單季營收預估為345.10億元,每股盈餘為0.14元。預估陽明2023年全年營收將達到1424.10億元,稅後淨利為62.84億元,EPS 1.96元。

儘管Alphaliner仍預測2024年的運力將超過需求,但突發的紅海危機導致航線被迫轉道,這將以兩個方式影響運價。(1)航程增加將使行駛時間增加近10天,降低航班周轉效率,從而推升貨運需求和運價。(2)增加的航程將極大提高燃油消耗和其他額外支出,這些成本增加最終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加上考慮到農曆年前出貨旺季等因素,短期內遠洋航線的運價將持續上升,推升2024年第一季營收。

 

結論

綜上所述,預估陽明2023年/ 2024年 EPS達1.96元/ 0.84元,3Q23 每股淨值(BVPS):80.83元,PBR朝0.75倍靠攏。目前紅海雖有各國海軍的護航,但各大航運公司對於通過紅海航道仍保持觀望態度,短期內地緣政治風險仍會存在,航線繞道導致所需整體時間延長、成本增加,帶動運價上漲。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