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矽創 (8016)轉型高毛利產品:訂單能見度高,2022 還有高峰!
2021-12-10 14:40
更新:2022-07-25 15:21

【研究報告】矽創 (8016)轉型高毛利產品,訂單能見度高,2022還有高峰
圖片來源:矽創
【公司簡介與重點】
結論:
2021年DDI市場供不應求,雖然來自量的成長有限,但漲價效應大幅拉升營收與獲利空間,受智慧手機、家電、醫療及車載等應用拉貨強勁與報價調漲下,且DDI漲價效應優於預期,故上調2021年營運估值,預估2021年營收220.95億元(原預估219.63億元),YoY+60.06%,稅後EPS 49.35元(原預估38.01元),YoY+327.99%。
由於DDI供不應求將持續至22H1,矽創轉型至高毛利率的非手機DDI利基型市場,如AIoT、工控、車用等發展,可降低手機市場造成營運的波動,且訂單能見度高,預期2022年營運仍有高點可期,預估2022年營收243.39億元(原預估236.67億元),YoY+10.15%,稅後EPS為52.16元(原預估38.08元)。
矽創股本為12.01億元。2020年現金股利為7.50元,已連續18年發放現金股利。21Q3每股淨值82.89元,股價淨值比(PBR)相較於歷史處於低。預估2022年EPS為52.16元,本益比(PER)相較於歷史處於低。
股價面,21Q3矽創股價因DDI與面板報價等雜音衝擊,加以投信結帳賣壓湧出下,股價自416.5元的高點修正至10/14的218元,修正幅度超過5成,隨著市場調整先前對面板報價過度悲觀的看法,加以評價修正至偏低水準,吸引長線買盤進場,讓股價在21Q4打底後穩步向上。雖然矽創評價不高,然而21Q3股價已預先反應2022年成長趨勢,當晶圓代工產能陸續開出,市場反擔憂2023年之後供需的反轉,恐讓矽創2023年營運隨之轉弱,也限制了矽創目前股價的上方空間。因此給予區間操作建議,預期近期股價將在2022年PER 4-6倍間震盪。
矽創功能型手機及穿戴式裝置顯示驅動IC全球市佔率約6成:
矽創是國內IC設計公司,是少數有能力供應各種不同顯示技術的公司,驅動IC(DDI,display driver IC)為最大的業務,主要供應初階手機、工控、車載等應用。公司是功能型手機及穿戴式裝置顯示驅動IC的領導者,全球市佔率約6成以上,也是少數能夠提供非手機的DDI公司。前年度內銷比重6.50%,外銷比重93.50%。
矽創2020年營收138.05億元,YoY+0.01%,稅後EPS 11.44元。21Q3 產品營收佔比:AIOT DDI 35%、Industrial DDI 14%、Sensor(感測器,昇佳(6732))29%、Auto DDI&ASIC(力領) 15%、Subsidiaries(其他子公司) 7%。
資料來源:矽創
資料來源:矽創
矽創有80%在台積電(2330)與世界先進(5347)投片,20%在Magna Chip投片,主要以8吋晶圓為主,2022以後將逐漸轉換成12吋晶圓,而京元電(2449)則是主要的IC封裝廠。
目前矽創在LCD驅動IC競爭廠商有Oki Electric、Seiko Epson、Sharp、Solomon Systech、SONY、Toshiba、三星電子、天鈺(4961)、奇景、奕力、敦泰(3545)、晶宏(3141)、聯詠(3034)。在手機面板驅動IC的對手有敦泰、奇景、奕力、義隆(2458)、聯詠。而觸控面板IC的廠商包括ALPS Elec、Atmel、Cypress、Synaptics、禾瑞亞(3556)、奇景、奕力、原相(3227)、偉詮電(2436)、義隆、聯陽(3014)。至於G-Sensor加速計廠商包括Bosch、InvenSense、STMicroelectronics、旺玖(6223)。
延伸閱讀
- 2021/07/23【研究報告】矽創 (8016)驅動IC漲漲漲,難得一見好光景
- 2021/02/09 【研究報告】聯詠 (3034)晶圓荒,免發慌,營收千億破天荒
- 2021/05/17 【研究報告】聯詠(3034)漲價效應旺到年底,然系統性風險恐拖累短期股價
- 2021/10/21 【研究報告】聯詠(3034),評價偏低的績優生,怎能忘記他
- 2021/05/25 【研究報告】敦泰 (3545) 漲價效應發威,營運將再創高峰
- 2021/6/1【研究報告】義隆 (2458)漲價不停歇、疫情來相助,2021獲利飆
- 2021/7/12【研究報告】偉詮電 (2436) 智慧應用、USB PD快充,助業績快衝
- 2021/11/12 【研究報告】USB PD快充大商機,偉詮電 (2436)2022繼續快衝!
- 2021/11/23 【研究報告】天鈺 (4961)走過面板跌價低潮,2022仍可迎接成長
矽創21Q3 EPS 15.68元,優於預期:
晶圓代工產能吃緊現況持續,供不應求讓矽創調漲價格,受惠面板驅動IC銷售量價齊揚,矽創21Q3營收65.86億元,QoQ +19.00%,YoY+69.39%,毛利率57.69%,營業淨利25.84億元,OPM 39.24%,其中來自業外的收益 6474.50萬,稅後淨利18.84億元,稅後EPS 15.69元,營運續創單季新高。手機DDI、Sensor漲價效應,加以旺季備貨需求,矽創第三季與EPS皆優於原先預期的62.50億元與11.11元。累計前3季營收161.62億元,YoY+67.12%,EPS 35.24元。
漲價效應連發,矽創2021年獲利將翻數倍:
矽創11月合併營收20.09億元,YoY+50.05%,累計前11月營收203.04億元,YoY+64.63%。21Q4進入手機DDI淡季,且長短料問題仍在,不過非手機業務包含AIoT/工控領域客戶拉貨持續,預估矽創21Q4營收62.56億元, QoQ-9.91%,YoY+43.55%,EPS 14.11元。
2021年DDI市場供不應求,雖然來自量的成長有限,但漲價效應大幅拉升營收與獲利空間,受智慧手機、家電、醫療及車載等應用拉貨強勁與報價調漲下,且DDI漲價效應優於預期,故上調2021年營運估值,預估2021年營收220.95億元(原預估219.63億元),YoY+60.06%,稅後EPS 49.35元(原預估38.01元),YoY+327.99%。
轉型發展高毛利率產品,能見度高,矽創2022年營運仍有高點可期:
矽創DDI中長期策略朝向非手機DDI利基型市場發展,可望降低手機市場波動,21Q3手機DDI的營收佔比已降至10-12%。展望2022年,預期晶圓產能仍吃緊,DDI供需缺口仍在,矽創後續仍有望轉嫁晶圓代工成本。雖目前手機拉貨力道有放緩,但仍持續拉貨,AIoT等非手機應用也逐漸擴大,AIoT預估至22H1前仍供不應求。
此外,工業用/車用的小尺寸DDI供需缺口仍在,車載DDI等品也呈現供不應求狀態。矽創在工控顯示器驅動IC全球市佔率超過60%,車載顯示器驅動IC包括6吋以下與7-9吋產品,主要客戶有VOLVO、VW等各大車廠,目前VW集團旗下三家車廠皆採矽創DDI產品,隨尺寸放大,產品單價可望提升,加以車載螢幕數量增加,有望提高矽創驅動IC出貨量,而ASIC產品也隨使用客製化TV晶片的1080P LED投影機需求提升而成長。矽創在車載、工控等驅動IC能見度已達22H2,預估車用DDI與ASIC產品線2022年將維持成長態勢。
Sensor產品線主要來自於子公司昇佳的貢獻,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終端需求,拖累昇佳營運。昇佳在屏下Sensor具有產能與成本優勢,預期在手機Sensor市占率將持續提升。G-Sensor方面,由於大廠Bosch與STM將產能轉去生產高階陀螺儀(六軸),G-Sensor因此缺貨,昇佳順勢調整價格。公司2021年逐步排除產能瓶頸,隨著Sensor邁向高階與價格調升下,可望提升ASP,而新品RGB+Flicker已加入量產,陀螺儀Gyro預計年底送樣客戶,2022年仍將推出新的Sensor,在產能限制與長短料問題改善,與新品訂單挹下,預估昇佳2022年營運將較2021年成長。
由於DDI供不應求將持續至22H1,矽創轉型至高毛利率的非手機DDI利基型市場,如AIoT、工控、車用等發展,可降低手機市場造成營運的波動,且訂單能見度高,預期2022年營運仍有高點可期,預估2022年營收243.39億元(原預估236.67億元),YoY+10.15%,稅後EPS為52.16元(原預估38.08元)。
評價與結論:
矽創股本為12.01億元。2020年現金股利為7.50元,已連續18年發放現金股利。21Q3每股淨值82.89元,股價淨值比(PBR)相較於歷史處於低。預估2022年EPS為52.16元,本益比(PER)相較於歷史處於低。
CMoney信用評等(CMoney Credit Rating, CMCR)就各面向評比,若以滿分為5分來看,公司在財務面分數0.67分,成長面0.77分,獲利面0.97分,技術面0.71分,籌碼面0.47分,綜合評比為3.59分,屬於中上水準。
股價面,21Q3矽創股價因DDI與面板報價等雜音衝擊,加以投信結帳賣壓湧出下,股價自416.5元的高點修正至10/14的218元,修正幅度超過5成,隨著市場調整先前對面板報價過度悲觀的看法,加以評價修正至偏低水準,吸引長線買盤進場,讓股價在21Q4打底後穩步向上。雖然矽創評價不高,然而21Q3股價已預先反應2022年成長趨勢,當晶圓代工產能陸續開出,市場反擔憂2023年之後供需的反轉,恐讓矽創2023年營運隨之轉弱,也限制了矽創目前股價的上方空間。因此給予區間操作建議,預期近期股價將在2022年PER 4-6倍間震盪。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CMoney官方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
- 【關鍵時事】晶片關稅即將來襲!半導體雙重利空,「9大考驗」是利還是弊?
- 【關鍵籌碼】馬斯克一席話,再點燃機器人行情 !「這1檔」主力已悄悄卡位... #概念股一次看
- 【關鍵時事】川普將開打「貨幣戰」? 台幣創一年新高,「這7檔」有望受惠!#一文搞懂誰利誰避!
- 查看更多文章
最新文章
- 一定要注意! 接下來的這週將決定下半年台股走勢!
10minutes ago
- 2025/5/4 尼克萊周末報告
anhour ago
- 【關鍵時事】晶片關稅即將來襲!半導體雙重利空,「9大考驗」是利還是弊?
8hours ago
- 【關鍵籌碼】馬斯克一席話,再點燃機器人行情 !「這1檔」主力已悄悄卡位... #概念股一次看
8hours ago
- 🔐 股市駱哥【台股週報】5/5~5/9週策略規劃
10hours ago
CMoney團隊致力於研發更好的投資分析工具,期望能有效協助法人與個人找出合適自己的投資好方法。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