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研究報告】人形機器人迎百億美元商機,2大潛力股與觀點帶著走!

2024-07-06 21:42

更新:2024-07-06 21:42

21,214

本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報告的第二篇,內容根據前篇報告的背景知識進行延伸,並聚焦於產業的近期大事、科技大廠佈局、短期困境、未來展望、輝達的軟硬體突破、潛力股與投資觀點,讓你讀完本篇可更了解人型機器人產業,獲取重要的投資洞見。

 

目錄:

  1. 前篇精華內容都在這,想讀懂也可很輕鬆
  2. 近期產業大事: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3. 兩大科技巨擘多方佈局,產業未來前景無限
  4. 短期發展障礙:無殺手級應用、售價高昂與倫理挑戰
  5. 人形機器人將成為AI跨世代產品
  6. 輝達開創機器人新世界,軟硬體重大突破
  7. 兩大潛力股:受惠關節與視覺商機
  8. 兩大投資建議:中長線多頭剛開始,短線順勢偏多

 

前篇精華內容都在這,想讀懂也可很輕鬆

人形機器人 (Humanoid Robot) 是可模仿人類行為的智能機器人,具有視覺感知、能理解自然語言與人類互動,更可善用流暢的肢體協作能力,完成高危險、高重複性、較困難的工作類型。機器人共有 6 大類別,人形機器人是其中最受矚目的類型,主因受惠於 NVIDIA Isaac 機器人平台與國際大廠投資研究,使得產業邁向高速成長。

成長幅度上,研調機構 Global Information 預估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以年複合成長率 (CAGR) 29.77%,從 2023 年的 23.8 億美元成長至 2030 年的 147.6 億美元。產業利多面,輝達宣布專門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通用模型「Project GR00T」計劃,硬體方面有新一代 Jetson 模組,軟體方面則有 Isaac 平台。

整體市場以美國與中國為主,美國因較早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且在政府的科技政策支持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 AI 供應鏈,因此處在全球領先地位;中國位居第二,政府成立 100 億人民幣規模的機器人產業基金,藉助於中國豐富的人才與優異製造能力,預期在 2025 年達到 1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機器人概念股共列出 20 檔,前篇報告僅列出其中 5 間重要廠商,分別為所羅門(2359)廣明(6188)鴻準(2354)樺漢(6414)盟立(2464),其餘相關個股詳見前一篇產業研究報告。

延伸閱讀:【產業研究報告】人形機器人迎百億美元商機,20檔概念股一次看!

 

近期產業大事: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2024/ 7/ 4 ~ 7/ 6上海世博中心舉行「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WAIC) 暨人工智慧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主要聚焦於機器人、大型語言模型、數據、算力、智慧工業、自動駕駛等重點議題,現場匯集特斯拉、騰訊、網易伏羲、達闥、傅利葉、雲深處科技等企業,同時中國的機器人概念股瘋狂跟漲,例如:恒工精密(301261-CN)、雷賽智能(002979-CN)、世運電路(603920-CN)、斯菱股份(301550-CN)、貝斯特(300580-CN)、瑞迪智驅(301596-CN)、北特科技(603009-CN)、豐立智能(301368-CN)、崇達技術(002815-CN)等。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接連展出多項創新產品,包含人形機器人、四足與輪式機器人、機械手臂等 AI 技術創新成果。展出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多達25款,最受矚目的是特斯拉的第二代 Optimus 機器人,以及樂聚的 Kuavo(夸父)人形機器人。

 

特斯拉:第二代Optimus機器人

特斯拉近年積極研發的第二代 Optimus 機器人,可藉助視覺神經網路和FSD晶片精確模仿人類動作,進行電池的分揀訓練;速度上相較於前一代產品提升30%,且能夠流暢地自行行走;肢體協調方面也展現優異的表現,目前已能搬運重物與完成深蹲等任務;在精細操作亦有明顯進步,機械手指除了具有觸覺感知,更可靈活控制力道,完成輕握雞蛋類型的任務。

第二代 Optimus 機器人可輕鬆完成模仿人類行為、搬重物、輕握雞蛋等任務,令眾人見證人形機器人的再進化,目前機器人已應用於特斯拉工廠執行部份工作,後續有望導入 Optimus「千人大軍」在工廠高速上線,創造未來龐大的機器人商機。

 

樂聚:Kuavo(夸父)人形機器人

樂聚推出Kuavo(夸父)人形機器人一舉成為產品焦點之一,該產品是首款搭載華為大型語言模型與開源鴻蒙系統,不僅能夠實現全方位視覺感知,更成為中國首款具備跳躍能力的人形機器人,跳躍高度高達 20 公分。

該款機器人可行走於多種地形環境,最高行走時速為 4.6 公里,增加了未來機器人應用場景的多元性,公司預期可廣泛適用於醫療、家庭、科技展廳、工業生產、科研教育、特殊行業等應用。

目前新品已進入量產階段,售價約落在 60 萬至 80 萬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為 268 萬至 357.3 萬(以 2024/ 7/ 5匯率計算)。

 

兩大科技巨擘多方佈局,產業未來前景無限

人形機器人產業前景十分樂觀,不僅研調機構Global Information預估產業將有近 30% 的成長幅度,同時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估人形機器人將於2030年達4萬個, 2040 年將有800萬個,AI的進步加速人形機器人產業邁向新的重要篇章。AI 霸主輝達與電動車巨擘特斯拉也樂觀描繪產業的無限前景,以下將進一步介紹。

 

輝達:2年內技術明顯突破,100年後機器人無所不在

輝達在 2024 年 3 月宣布專門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通用模型「Project GR00T」計劃,正式表態將砸重金投資人形機器人市場,目前在軟硬體佈局上已積極推出相關資源,硬體有新一代 Jetson 模組,軟體則推出 Isaac 平台。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預測未來 2 至 3 年,人形機器人的技術將可見明顯突破,在未來的 100 年後,人形機器人將成為全球產量最高的機器系統,並普遍出現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

 

特斯拉:Optimus量產降成本,挑戰未來市值 25 兆美元

特斯拉強力看好人形機器人商機,近 3 年來積極投入大量研發資源開創公司的第二條核心產品線,公司分別在 202 1年 8 月首次公開 Optimus 機器人計畫、 2022 年 9 月公開亮相 Optimus 機器人原型、2023 年 3 月發表第一代機器人Optimus Gen 1,並於近期發表第二代機器人 Optimus Gen 2。

特斯拉預計人形機器人將於 2025 年開始限量生產,未來將有 1,000 台以上的Optimus 在特斯拉工廠加速生產任務,公司的下一目標是透過量產的優勢降低生產成本至 1 萬美元左右,產品上市預定為 2025 年底,售價預計設為 2 萬美元左右。

執行長馬斯克樂觀預估,未來人形機器人將達到 100 億至 200 億台,數量將遠超於全球人口數並成為未來的工業主力。目標年產能部份,公司預估未來有望年產 10 億台,達 10% 以上全球市佔率。預估公司市值方面,若以每台售價 2 萬美元、每台成本 1 萬美元、每年銷量 1 億台計算,馬斯克預估未來公司有望每年受惠於 Optimus 機器人實現 1 兆美元的利潤,帶動特斯拉市值從 7,850 億美元(截至 2024/ 7/ 5 )奔至 25 兆美元,有望超過目前 S&P 500 指數一半以上的規模。

 

短期發展障礙:無殺手級應用、售價高昂與倫理挑戰

雖說人形機器人產業在中長期具亮眼的爆發成長力,但短期內受限於軟硬體技術處於初步發展階段,因此產品應用面與成本面將成為短期的發展阻礙。

應用場景受限,等待殺手級應用出現

目前的人形機器人技術仍處於早期階段,雖近年已出現應用於工業製造、醫療保健與交通應用的機器人,以及輝達領先推出 lsaac 機器人開發平台,以利研究與生產下一代 AI 自主機器人,但短期內仍受限於軟硬體水準尚未完全跟進,且尚無推出跨世代的殺手級應用,因此人形機器人邁向多元應用的目標仍需一段時間發酵。

 

產品售價高昂,距離量產降價仍需時間

昂貴的產品售價是人形機器人市場的主要挑戰之一,根據電動車巨擘特斯拉表示,人形機器人的售價預期將落在 2 萬美元左右。雖然未來持續朝向更實惠的價格與更多元應用的目標前行,但受限於 AI 軟體平台與關鍵零組件處於初步量產階段,使得製造成本處在高檔,間接反應至昂貴的產品售價,因此短期仍會影響市場的接受度。

 

倫理議題仍有疑慮,各國接納度相異

未來的人形機器人將朝向模仿人類行為與思維模式發展,縱使多家科技大廠明確表態人形機器人不會反抗、取代或控制人類,然而當機器人具有自我意識時,將可能對社會結構與法律體制帶來巨大的衝擊,例如機器人是否應擁有人類權利之議題仍有疑慮,同時各國政府對於人形機器人的接受度不盡相同,使得相關供應鏈廠商可能受限於法規而無法投入研究與生產,間接可能影響產業的發展速度。

 

人形機器人將成為AI跨世代產品

近年AI浪潮爆發後,人形機器人受益於輝達推出機器人模型與生成式AI技術突破利多下,成為下一跨世代的重點產品,再加上人形機器人因具備人類的優異協調能力,可靈活應對多元的環境挑戰並處理更複雜的問題,廣泛應用於醫療、家庭、教育等領域。

至於人形機器人為何能在眾多機器人類型中脫穎而出?主要是1) 擁有具身智慧(Embodied AI)的優勢,幫助機器人建立一套智慧的系統,融入機器人相關產品,使其能夠像人類一樣具備感知、學習與自行運作的能力;2) 軟硬體較為進階且具客製化,使人形機器人的性能大幅提升,以具備更佳的適應能力完成更複雜的任務。

促使人形機器人成為AI明日之星的原因主要有兩項,分別式生成式AI與晶片運算能力。

原因一:生成式 AI強化機器人能力

隨著生成式 AI 的急速發展,使得人形機器人在認知、學習和互動方面得到顯著提升。此外,人形機器人能夠利用生成式 AI 模型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從而更有效理解和回應人類的需求,機器人更可藉由優異的視覺和聽覺能力,快速識別周圍環境的變化,替代人類完成高危險、高重複性、困難的工作類型。

原因二:晶片運算能力大提升

晶片技術的突破,大幅提升人形機器人的運算能力和能效比,輝達強調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奠基於晶片運算能力提升和硬體的進步,近年積極研發可增強人形機器人功能的專用晶片和處理器,而研發過程中需高度仰賴優異的晶片運算能力,其中新一代AI晶片Blackwell B200 GPU的運算能力提升便是重要分水嶺。

 

輝達開創機器人新世界,軟硬體重大突破

GR00T計畫:人形機器人通用模型

輝達在2024年3月的GTC大會宣布GR00T計畫,GR00T 為 Generalist Robot 00 Technology的縮寫,該計畫是專門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通用模型,旨在推出更多結合AI功能的人形機器人。

輝達正積極打造全面的人形機器人平台,目前已有多家企業採用GR00T模型開始投入機器人領域,包含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Apptronik、Boston Dynamics、Figure AI、Fourier Intelligence、Sanctuary AI、Unitree Robotics與小鵬機器人等企業。

以此基礎模型打造的機器人將能理解自然語言,並透過觀察人類行為模仿動作,透過快速學習協調性、靈活性及其它技能,藉此在真實生活中以更貼近人類型態進行互動。

 

Jetson Thor:機器人平台

NVIDIA Jetson 模組可提供適合各種性能水平和價位的加速計算功能,同時可滿足各種自主應用的需求,不論是製造、施工、醫療與運送等,Jetson 平台皆能提供出色的性能、卓越的能效和輕鬆的開發體驗。

Jetson Thor 機器人平台採用模組化架構,針對效能、能耗及尺寸方面進行最佳化,該平台基於「Blackwell」顯示架構打造,具備執行複雜任務的能力,並可以安全、自然與人互動,其對應 Transformer 引擎可在 FP8 運算模式提供 800 TFLOPS 的人工智慧執行效能,同時也整合功能安全處理器、高效能CPU叢集與100GB的乙太網路頻寬,並能對應多模形式的自動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運作。

 

Isaac平台重大升級

GR00T 模型所使用的 Isaac 工具,能夠為所有環境下的任何機器人建立最新基礎模型,其中包含用於強化學習能力的 Isaac Lab 與運算協作服務 OSMO。全新的 Isaac Lab 是基於 Isaac Sim 構建的 GPU 加速、輕量級、效能最佳化的應用程式,專門為機器人學習而運行數千次平行模擬。

輝達推出NVIDIA Metropolis和Isaac平台,具備多項生成式AI軟體套件,提供全球最完善的AI軟體堆疊與生態系,加速邊緣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應用環境的開發速度,使得人形機器人持續學習人類行為,並展現出更人性化的互動,滿足多項商業應用。

另外,輝達也有發表 Isaac Manipulator 及 Isaac Perceptor,主要用於整合機器人預先訓練、資料庫和參考硬體等用途。

Isaac Manipulator 為機器手臂提供最先進的靈活性與模組化的 AI 功能,以及一系列強大的基礎模型與 GPU 加速庫。Isaac Manipulator 的路徑規劃速度可提高 80 倍,讓開發人員可自動執行更多的機器人任務。目前已採用 Isaac Manipulator 的生態系的廠商包含: Yaskawa、Teradyne 旗下的機器人公司 Universal Robots、PickNik Robotics、Solomon、READY Robotics 與 Franka Robotics。

Isaac Perceptor 提供多鏡頭、3D 環視功能,以利提高效率與工作人員安全,同時降低錯誤率與成本。首批採用的公司包括 ArcBest、BYD 和 KION Group。

 

兩大潛力股:受惠關節與視覺商機

考量人形機器人在製造過程涉及複雜的零組件整合,同時為了維持機器人的靈活運作特性,使得所需的關節數量平均將多達40個,遠高於其他工業類型的機器人,因此關節模組的商機值得重視。另外,人形機器人需高度依賴視覺畫面的輸入,協助機器人精準識別物體的位置,以便將訊號傳回於AI系統判斷,透過給予執行命令來完成樣任務,因此可見視覺商機成為人形機器人發展的重要一環。

參照前述所提人形機器人的關節與視覺相關商機,因此本文根據產業地位較大且業務相關性較高的條件篩選,挑出兩檔的潛力個股。

 

盟立(2464):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大廠

盟立(2464)是半導體自動化廠商,主要從事半導體設備系統、面板自動化系統、智慧物流自動化系統、資訊系統等業務,公司近年搶攻CoWoS先進封裝與機器人領域商機,並與和大(1536)等公司共同成立盟英科技,主要生產機器人關節型自動手臂的諧波減速機,目前盟英科技已擁有年產能10萬組的成果,其中的高精度高扭力諧波減速機達微米等級,已通過多家機器人大廠驗證,並成為國內量產諧波減速機的龍頭廠。

盟立(2464)樂觀看好中國人形機器人正處於初期關鍵發展階段,攜手深圳市科達利實業於2024年4月合資成立「深圳市科盟創新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盟立(2464)預計投入新台幣約1.5億元取得34%股權,以積極搶攻中國人形機器人產業商機,其中包括精密機械零件、機器人關節、控制器、驅動器、減速器等產品。

盟立(2464) 不僅是機器人關節模組大廠,更同時受惠於先進封裝廠建置CoWoS產能的自動化設備EFEM高速晶圓/載板傳送設備、OHT空中行走式搬送設備等商機,目前在手訂單超過60億元。半導體相關設備系統預期2024下半年優於上半年,營收比重有望從去年的35%成長至40%以上,再加上智能物流與面板業的設備需求持續貢獻營收,全年營收有望超車去年表現。

近期財務表現,2024年5月營收5.77億元,月增10.56%,年減4.49%,累計前5月營收25.29億,年減30.86%,Q1毛利率16.57%,Q1 EPS 為0.06元,季減92%,年增20%。

 

所羅門(2359):機器人3D視覺領導廠商

所羅門(2359)是專注於工業自動化和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的公司,同時是AI視覺軟體領域的領導廠商,主要業務包含工業視覺、機械手臂應用、物聯網、自動化控制系統、能源設備、光電顯示等解決方案。公司近年致力於投入機器人領域,2022年開始與輝達密切合作,主要針對專為機器人打造的Isaac平台及Metropolis開發工具為主。

所羅門(2359)身為人形機器人產業的關鍵供應商,主因推出「機器視覺解決方案」,透過先進的深度學習和3D視覺技術,協助機器人精準識別物體的形狀與位置,並結合AI引導機器人迅速執行多樣任務,最具代表性的產品即是耕耘7年的3D視覺產品AccuPick,不僅受到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肯定,更一舉榮登GTC大會的機器人亮眼產品。此外,公司攜手華晶科(3059)開發AI與3D結合的智慧應用,讓機器人擁有如同人類視覺的辨識能力,進一步穩固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近期財務表現,2024年5月營收2.62億元,月減2.94%,年減39.08%,前5月累計營收13.22億,年減23.01%。Q1毛利率25.75%,Q1 EPS 為0.78元,季減39.06%,年增9.86%。

 

兩大投資建議:中長線多頭剛開始,短線順勢偏多

中長期前景光明,多頭趨勢才剛開始

CMoney認為產業中長期多頭趨勢僅是起漲點,主因人形機器人在AI技術的突飛猛進下已然成為中長線焦點,有望奪下AI的下一跨世代應用商機,再加上輝達宣告未來將砸重金積極研發更多軟硬體資源,加速機器人的創新應用與供應鏈廠商的零組件生產速度,有助於產業在5年左右的黃金發展期間下,推出殺手級應用提升需求端採購意願,並藉由大規模量產快速降低成本,引領產業走上中長期多頭格局。

操作建議上,人形機器人概念股對價值型投資人來說,是可多加關注的中長線重點投資題材,因此操作上可逢低布局,等待股價回檔遇支撐再分批低接。

投資風險方面,由於產業正處於初期發展階段,未來仍有諸多變數可能影響產業的發展前景,因此應多注意以下事件:1) 關鍵供應鏈廠逢遇地緣政治因素阻礙,影響先進製程晶片與零組件生產;2) 遲遲未出現跨世代應用,降低市場需求面的採購意願;3) 美國政府加強AI晶片出口的法規限制;4) 量產進度遙遙無期,成本維持高昂;5) 論理議題未取得多數國家共識,阻礙人形機器人導入多元應用場景的速度。

 

短期題材大於基本面貢獻,順勢偏多移動停損操作

CMoney認為,短期題材面大於實質的基本面營收貢獻,且多數供應鏈廠商的營收比重均不高,有些廠商仍處於POC(概念驗證)階段,另考量目前產業的商業模式未有明確共識,在營收開始挹注之前仍處於本夢比的階段,因此該類個股的操作較適合短線積極投資人。

操作建議上,由於人形機器人概念股正處於急漲反應未來的行情,建議短線投資人可順勢偏多操作,並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度採用移動停損操作,同時搭配技術面的進出場指標輔助為佳,以利在可承受的風險承擔下,參與龐大資金挹注下的多頭行情派對。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