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機、買車分期付款好輕鬆?別再當盤子!無卡分期讓你的 iPhone 比別人貴 1 萬!

2021-01-25 12:04

更新:2021-12-02 10:35

4482

 

【我們想讓你知道】

現在越來越多人使用信用卡,年輕人或學生族看到 iPhone 推新款,即使身邊沒足夠現金,也會選擇無卡分期買到手,不過實際算下來反而買貴不少,這樣不就被當盤子了嗎?以下常見分期付款商品,分析給你參考看看,讓你守護自己的荷包、建立更健康的理財觀。

 

文 / 理財 +1 課

 

上週無意間看到汽車銷售的電視廣告,在主打家人幸福的乘坐空間之後,跳出了「 120 期零利率」的優惠購車方案。背後的意思是,120 期意味著未來 10 年都要為車貸而努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車貸機構也不是慈善事業,零利率不過是包裝後的說法罷了。看似常見的廣告台詞,與其抱怨這可能的銷售陷阱,倒不如思考該如何提升自我的理財觀念。有了正確理財觀念的內在保護,才能面對外在各種的銷售誘惑。

「蘋果每顆 20 元,小明拿 100 元能否買到 6 顆?」一個小學三年級的數學題目,不知為何,許多人長大後反而不會算了?若錢不夠,要就忍著不要買,等存到了再買,要就降低慾望(數量、規格)後,再行購買。一個很直覺的數學題,卻被分期付款這個在求解時「可供選擇的加註條件」給混淆了思緒

幾種常見的分期付款商品

1. 房屋

在高房價的今天,辛苦備妥頭期款後,透過銀行分期償還房貸是很常見的購屋模式。當一個龐大的借貸除上一個不小的年期,可得到一個看似能輕鬆支付的金額,殊不知這年期竟可長到幾乎與你的黃金奮鬥期重疊,甚至超過你的退休年齡。很可怕嗎?不,因為大部分的人雖不敢想像,但卻勇於執行,最後再歸咎於宿命......購屋稱得上是個很大的理財商品,購買前需仔細計算才行,否則「購屋」會不小心成了讓人生從彩色變黑白的關鍵!

 2. 汽車

家人同在一個舒適的空間內活動,是個幸福的畫面,也是車商的美好訴求。但畫面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車價會隨著時間而折舊,而分期的車貸金額卻無法因時間而遞減。就財務報表上的數字而言,若選擇一個 60 期( 5 年)以上較長年的分期方案,會同時出現三筆較大額的支出,分別是汽車貸款、保養維修、車價折舊等。天啊!竟然有這樣一個商品會讓你使用越久,財務的漏洞越大?所以當初該直接付現購車嗎?不,還是回到你的財務現況,有多少錢做多少事!購車,在財務上一直以來都是歸類於「負債」......

 3. 線上購物

從實體店面到線上商店,購物的模式因著科技而有所變化,也從逛街的體力消耗轉變成長期掛網的眼力消耗,唯一不變的應該算是荷包的消瘦吧?網購商家看準了大眾「財力有限但慾望無窮」的特性,開放了可透過信用卡分期付款的功能,實現購物慾望的同時,卻也因著無法自律而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出了債務魔鬼。你知道嗎?據統計,信用卡公司的收入來源中,來自於持卡人因逾期繳交卡費而產生的利息及違約金,其比例竟高達 60 % 以上!原來,很多人其實是買不起手上的商品......

很多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卻隱藏著未來的財務危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好的理財觀念要保持,而看似影響不大的消費習慣,卻需及時修正,以免陷入財務的深淵而無法跳脫。

寫完這些,我想起有天和曉安的對話。
看著曉安填回的收入支出表我問「感覺你網路購物的頻率蠻高的?」
曉安輕鬆地回答「是啊!不過我都是分期付款,所以其實還 OK 啦!」
我心想「還 OK 啦?我想妳應該快被財務 K.O 了吧⋯⋯」
試著將你身邊的曉安從財務苦海救出來吧!

 

看更多消費觀點,好文推薦給你:

 

本文由 理財+1課 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圖:shutterstock / 責任編輯:BELL)

文章相關標籤

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