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天衝刺學習營】融資、外資、投信成本價
2024-05-31 11:28
更新:2024-06-12 16:17

融資、外資、投信成本價
什麼是成本線?
成本線其實就是某段時間內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平均,例如:周成本線、月成本線、年成本線等。
成本線的定義比均線更嚴謹,均線只是股票的平均價格,並沒有考慮交易量但成本線還加入了身分別與交易量 的考量,更能忠實反映持有股票的成本。
成本線怎麼用?
由前面的觀念知道成本線是均線的嚴謹版,所以成本線的用法和均線是一樣的,成本線之上做多,成本線之下做空!但成本線因為還有身份別的關係,所以:融資成本線、投信成本線、外資成本線,分別是 短、中、長期投資人判斷進出場的主依據。
短線投資人參考融資成本線
通常融資是散戶在使用的,因為散戶沒有龐大資金可以做長期佈局,通常是短期買賣,所以融資成本線會比較貼近股價走勢。
通常也可以注意過去都沒有融資買,但是突然融資大增,如果剛好突破重要均線例如月線或是融資成本價等等,搭配成交量放大,就有機會往上一波,例如圖片上的案例百和。
另外通過上面敘述也可以知道因為融資的資金槓桿較大,所以承受的風險當然較多,必須就要控管好風險,所以才會說正常情況下會貼著股價走,股價往上籌碼也慢慢堆疊,當然如果突然碰到大跌,因為基本上等於被放大2.5倍,所以通常這時候一跌破融資成本價就要注意,例如圖片上的案例敬鵬。
我們用後續走勢來看,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期
中線投資人參考投信成本線
相對於外資,投信的布局多為中長期,以月為單位,大概 3 個月、半年這樣進出,所以中長期的投資人應該參考投信成本線。
另外投信的特色之前有提過,大家還有記得嗎?
經驗法則來看,投信持股比例可分為0%至4%、4%至6%、6%至10%、10%至15%及15%以上,多頭市場當道時常常持股超過20%,但只要一殺下來,通常不會停在15%直接砍到10%,後續水位降到6%跟4%會回穩,所以我們可以將0 ~ 6%理解為低檔區,因為後續有機會增持,6 ~ 15%時候為升溫區,因為這時候通常股價已經上來一波,所以可能各路人馬的買超也會比較積極,15%以上就要注意反轉風險。
*所以大家再搭配這一些指標的時候可以交叉著看,也許就不會陷入單一指標表現很好就會覺得可以賣或是可以買的錯誤判斷。
我們用後續走勢來看,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期
長線投資人參考外資成本線
外資習於順勢操作
在成本線之上加碼,反之停損
外資習於順勢的大波段操作,當一檔股票在「外資成本線」之上,代表外資幾乎都賺錢了,這時他們會繼續加碼,因此,容易推升股價繼續上漲,相反地 當股價跌破「外資成本線」,代表外資幾乎都套牢虧錢了,後續推升股價上漲的力道將減弱許多,尤其,外資對於停損也是十分快狠準,因此當股票破了「外資成本線」,後續往往造成連鎖效應,形成更大的賣壓。
當外資持股比例超過 10%
「外資成本線」更具參考性
既然「外資成本線」主要是,用來判斷外資對個股的多空趨勢,那麼,觀察「外資成本線」之前,必須先確認該股票是不是「外資」所認養的!然而,怎樣才算是「外資」認養呢?其實這一點都不難,只要用「外資持股比率」這個指標來判斷即可,當「外資持股比率」超過 10 % 以上,外資的進出對股價就有一定的影響力,就可視其為「外資」認養的股票。
最後就是資金最龐大的外資,一般而言,外資的佈局多為長期,以年為單位,所以長線投資人應該參考外資成本線。
最後,提醒投資朋友,如果乖離過大,就不要再追高了。白話來說就是,股價和成本線已經拉開一段距離後,就不要再加碼進場了。
本次課程到這邊結束了!!
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討論區討論喔 ~
最新文章
- 【2025最新攻略】存股、價值投資必看,金控股利政策懶人包!(內附14檔殖利率清單)
20minutes ago
- 新冠疫情進入高峰,麻疹湊熱鬧! 3檔防疫股強鎖漲停!
anhour ago
- 中砂(1560)法說會重點整理:淨利創近5季新高!
2hours ago
- 長榮(2603)法說會重點整理:Q1優預期、長約簽訂狀況佳
2hours ago
- 聯電(2303)法說會重點整理:EPS創19季低、估第二季毛利回升
2hours ago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