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在單靠ETF慢慢累積資產,覺得財富自由遙不可及嗎?對於資金有限的小資族來說,光靠被動投資恐怕太慢。其實,只要掌握對的策略,就能大幅提升資產成長效率。「333法則」正是一個適合小資起手的投資方法:瞄準三個月內有機會上漲三成的個股,重複操作三次,就有機會讓資產翻倍。本文將帶你拆解這套邏輯,教你如何用有限的資金,走出屬於自己的百萬捷徑!
投資就像馬拉松,最重要的是「出發」
我有運動的習慣,曾經跑過半馬(21.0975公里),也參加過101登高比賽,用28分鐘的時間完賽,排名全部選手的前4分之1。我不是要說自己是運動高手,而是想表達投資就跟運動一樣,想要達到目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出發」,唯有踏出第一步,才能離目標更近一步。
舉例來說,今天我想跑21K,大約是從住家附近跑到淡水的距離,接著我要配速,這樣才能知道要花多久時間抵達目的地。當然,在跑步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天候不佳或一 些突發事故,導致我的速度變慢,但因為事先有所規劃,所以可以掌握自己接下來的進度,確保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
賺錢不是喊口號,「行動」才是關鍵
就算又累又喘,腳步依然不要停下來,更不要輕易地放棄,保持一步接著一步向前進,重新調整好呼吸還有步伐,我發現跑步其實前段比較辛苦,但過了中段後反而會越跑越舒服,進而享受整個過程,直到抵達終點。
投資也是,假設想要存到1千萬元,就要有方法――目標導向、數字管理。雖然理想與現實難免有差距,但投資最怕就是淪為空泛口號「我要賺大錢」,光喊是不會許願成功的。投資就像是在跑一場馬拉松,最難的就是站上跑道,你 一定要有決心付諸行動。
設定大目標,再拆解成小步驟
跨出第一步之前,先問問自己:「想不想要有錢?」當然, 多數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是幾年後有的人可以實現目標、 有的人不行,差別就在有的人喊完目標之後轉身就去追劇、 在沙發上耍廢,有的人卻願意開始計畫、執行投資,你說, 誰才是有機會達到目標的人?
把大目標訂出來之後,再去計畫每個階段的小目標。就像是要完成全馬(42.195公里)之前,在沒有經常練跑的情況下,不可能第一次就跑完全馬,而是要陸續完成10公里、半馬、30公里等階段性目標之後,才有可能順利完成全馬, 以上就叫做「目標導向」。
就像是開車上路前,先定位好導航才能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竄亂飛。途中即使走錯路, 只要導航方向正確,終究是會修正回到正軌、抵達目的地。
小資必學「數字管理」,逐步放大資產
目標定位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數字管理」,這時候要將目標明確化、數字化。萬事起頭難,不少人在一開始資金不多、難以看到報酬成效的時候,很容易宣告放棄,總覺得要賺到1千萬元難如登天!其實應該先根據長期目標,再依序訂定中期目標、短期目標,投資的旅程分階段達成目標, 會更有信心與成就感。
我剛開始投資時碰上大多頭,順風順水以為股票錢很好賺,當時滿懷野心只想賺倍數,有些持股帳上獲利已達7、8 成還不想賣,最後淪為紙上富貴。後來體認到,台股淺碟市場的特性是題材多、輪動快,持股抱太久或跑太短都不適合。 透過波段操作的「333法則」,更能夠有效率將小資金累積成第一桶金,然後再滾出第二桶金、第三桶金……
適合小資族操作的「333法則」
所謂的「333法則」是鎖定3個月內能漲3成的潛力股, 操作3次就能翻倍。這樣的投資操作策略,適合資金不到 100 萬元、想要集中火力將資金翻倍的人,如果資金在300 萬元左右,則建議分成3檔個股布局,順勢而為,有機會更快達到千萬目標。
分散≠安全,過度持股反而拖垮績效
「老師,投資專家不是說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嗎? 為什麼要集中持股?」學員常常會有這樣的問題,有些人長期以來習慣了「亂槍打鳥」的投資方法,往往聽人家報明牌就去買,賠了就丟著不管。我經常幫客戶持股診斷,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70幾歲老婆婆,手中持股100多檔,買賣毫無章法、無力管理,即使盤勢在多頭,其持股也是漲少跌多, 整體報酬當然慘兮兮。我開玩笑說,如果持股這麼多檔還能 有好績效,那大概可以去管理3檔共同基金了。
況且,不斷增加投資組合標的數目,不見得真的能分散風險,反倒是一定會分散獲利的火力。因為很多投資人在市 場流行某題材時,會針對該族群一口氣買多檔個股,導致攤開庫存一看,好幾檔鋼鐵股、好幾檔航運股、好幾檔IC設計股,漲時同漲、跌時齊跌,最終統統被套牢。這顯然是不願錯過行情,又缺乏抓出族群領頭羊的能力。當然,在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逆風的時候,這時千萬不要聽損友或酸民的話:「早就叫你買另一檔你不聽,別人都賺了就你沒賺到」、「你那檔賣太快了,少 賺一波」、「我跟你講現在行情很爛了,買什麼都容易賠錢」……與其被負能量打擊,不如向正能量靠攏,找些和你有相同目標、正向積極的股友互相加油打氣,或是加入我的臉書粉絲團、看我的YT頻道,有助於完成目標。
靠本金36萬,1年滾出3倍資產
前一章節提過,依據行政院主計處的公告,2024年上班族的實質總薪資平均為56,566元,長期年複合成長率不到 1%。薪資漲幅趕不上物價、房價上漲的速度,成為很多人乾脆放棄不理財的藉口,所以我將目標數字化,讓大家了解其實一般人要存到第一個100萬元不是難事。
如果每個月薪水入帳後強迫自己先固定儲蓄1萬元,則1年可儲蓄12萬元,假設存了3年,以36萬元作為投資本金, 設定每1季鎖定1檔好股,獲利目標30%,則1年後的投資本利和可以來到102.8萬元,再加上年儲蓄12萬元,總資產將達到114.8萬元。
1年賺百萬,第4年滾出千萬
投資1年加上儲蓄可以滾出百萬元,這個時候不該見獵心喜、賺了就想跑,而應該把這百萬資金當作第一桶金,在接下來的時間,每個月一樣存1萬元,然後持續將資金投入 「每1季獲利目標30%」的好股,反覆操作,第4年就有機會滾出千萬。請記住「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一個千萬都是從百萬累積的,每一個百萬也都是從1萬元開始的。
很多人會懷疑到哪裡找「1季可以達到30%報酬」的個股?這個部分,我們留待後面章節去分享,不過至少你該相信,找到波段報酬30%個股的機會,遠比100%的多很多。
選對標的、提早開始,穩健個股也能帶你達標
即使你不知道飆股在哪裡,至少可以投資目前台灣最有競爭力的公司――台積電,它近10年年化報酬率達26.19%,而且國內外法人一致認同台積電的優勢,未來幾年內難被動搖。 假如你擔心現在才買台積電是後見之明,那至少也可以開始定期定額投資追蹤大盤指數的市值型ETF,台股最近10年年化報酬率也超過9%,都比只買高股息ETF或根本不投資來得好。
以達到1千萬元資產為目標,假如一開始本金36萬元, 年化報酬率20%,經過約19年可達標;如果報酬率提高到 30%,則達到千萬元的時間可縮短至13年,雖困難,但並非不可能;又如果風險承受度低、或績效不理想,年化報酬率 8%,累積千萬就需要長達44年。
投資致富的三角關係:本金、時間、報酬率
以上這些試算,只是想強調投資3要素:本金、時間與報酬率都很重要,如果不想承受高風險,那就越早開始投資越好,或者說,既然知道投資必定有風險,所以更要趁早開始投資,想縮短實現財富目標的時間,就得設法提高對投資報酬率的要求,從提升自己的實力開始! 在確認好自己的目標以及方向之後,接下來,我將告訴你如何利用選擇正確的投資標的,讓你越投資越輕鬆,比別 人更快達到「千萬資金」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