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研究報告】受惠SpaceX廣布衛星,華通(2313)搭上龐大商機!

2023-11-21 17:31

更新:2023-11-21 17:31

10803
圖片來源:華通

 

公司介紹

華通(2313)成立於1973年,為台灣第一家響應政府高科技發展政策的印刷電路板(PCB)製造公司,目前在全球PCB市場排名第五,且為全球HDI板龍頭,並提供電路板一站式服務,參與客戶設計並提供製造、打件到出貨完整服務。華通PCB生產基地以台灣與中國為主,包含台灣蘆竹、大園,以及中國惠州、蘇州和重慶。

華通3Q23產品營收比重分別為軟板/軟硬結合板27%、SMT 23%、手機20%、PC/NB 18%、衛星板6%、消費及其他6%。

資料來源:華通、CMoney團隊製作

 

華通3Q23獲利優於市場共識,季增逾1.8倍

華通3Q23營收196億元(季增41%,年減10%),主要受惠於美、中系手機客戶需求強勁,稼動率上升,帶動軟板、軟硬結合板、SMT、手機營收大幅季增,毛利率15.9%(季增3.6個百分點),加上匯兌利益的貢獻,進一步帶動稅後淨利達16.8億元(季增180%,年減33.1%),EPS 1.41元,獲利十分亮眼,整體營運表現優於市場共識。

展望4Q23,營運狀況有望維持高檔

華通10月營收73.2億元(月增3.1%,年減6.6%),連續4個月正成長,並創下歷史第三高,累計1~10月營收為543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4.4%,下滑幅度逐漸收斂,主要受惠於客戶新品推動,拉貨動能升溫。

展望4Q23,預期美、中系手機客戶需求穩健,且在雙11等電商促銷活動下,整體營運將維持高檔水準。而在衛星板方面,在改版之後客戶拉貨動能持續加溫,稼動率達9成以上,預期全年衛星板營收成長15%以上,佔比來到約8%,未來成長性相當正向。

展望2024年,衛星板將成華通主要成長動能

展望2024年,衛星板將成為華通主要成長動能,受惠於大客戶SpaceX推出星鏈直連手機業務(Direct to Cell),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設備,只要看的到天空,就能使用4G手機、裝置接通Starlink衛星,預期會先推出簡訊功能,2025年將會開始支援語音、數據、網路傳輸服務。而華通是SpaceX天上衛星板的獨家供應商,在地面板的部分也佔據大量份額,隨著SpaceX持續大量布建低軌衛星,進一步帶動相關設備、應用需求上揚,華通將大幅受惠。

根據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顆數預估從2023年的7,500顆,成長至2030年的17,350顆,CAGR高達12.7%,且至少可以創造4,000億美元規模的產值,市場商機十分龐大。而華通正在積極擴展海外產能,泰國廠初步將擴充30萬平方公尺/月,預期最快2024年底會開始投產,優先聚焦於衛星訂單。預估衛星板的稼動率維持高檔,有望挹注營收超過70億元,年增逾4成,營收佔比將增長至10%,成長動能強勁。

 

技術面分析

華通股價今日創下近20年以來新高,均線呈多方排列,上方無明顯套牢壓力,短線動能有望續強,後市值得關注。

資料來源:籌碼K線
 

籌碼面分析

法人近期多站在買方,投信已連續三天大買,今天更是大買7,739張,籌碼面相當強勁,後續可期待法人買盤持續進駐。

 

近五日漲幅及法人買賣超

近五日漲幅:11.45%

三大法人合計買賣超:28590.44張

外資買賣超:10840.8張

投信買賣超:14958.97張

自營商買賣超:2790.67張"

 

投資建議

整體而言,預估華通2023/2024年的EPS為3.8/5.8元,本益比有望往14X靠攏。展望未來,華通主要成長動能將來自衛星板,隨著大客戶SpaceX廣布衛星,華通有望大幅受惠,且此商機十分龐大,預計至2030年將達4,000億美元的規模,預期2024年華通衛星板營收有望成長逾4成,佔比達10%,長線展望樂觀。

 

資料來源:CMoney
 
資料來源:CMoney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文章相關標籤

想要收藏您喜愛的內容嗎?

加入會員即可收藏